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关于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因素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3页 |
1.2.3 述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6-18页 |
2.1 食品安全监管与监管效率的界定 | 第1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效率理论 | 第16-17页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7-18页 |
3 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 第18-28页 |
3.1 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概况 | 第18-21页 |
3.1.1 北京模式 | 第18-19页 |
3.1.2 天津模式 | 第19页 |
3.1.3 河北模式 | 第19-21页 |
3.2 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 第21-28页 |
3.2.1 监管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 第21-23页 |
3.2.2 监管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 第23页 |
3.2.3 监管效果分析 | 第23-28页 |
4 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8-41页 |
4.1 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分析的方法--DEA模型 | 第28页 |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 第28-35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4.2.2 指标体系的选取 | 第29-31页 |
4.2.3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2.4 典型相关分析 | 第31-35页 |
4.3 实证比较与结果分析 | 第35-41页 |
4.3.1 纯技术效率分析 | 第36-38页 |
4.3.2 规模效率分析 | 第38-39页 |
4.3.3 综合效率分析 | 第39-41页 |
5 影响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原因 | 第41-46页 |
5.1 政府监管体制因素 | 第41-42页 |
5.2 资金投入因素 | 第42-44页 |
5.2.1 财务投入不足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全面覆盖 | 第42-43页 |
5.2.2 落后的投入方式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运行 | 第43-44页 |
5.3 其他制度因素 | 第44-46页 |
5.3.1 监管目标不一致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 第44页 |
5.3.2 缺乏激励性与惩罚措施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监管动力 | 第44-45页 |
5.3.3 法律法规不健全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保障 | 第45-46页 |
6 提高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建议 | 第46-50页 |
6.1 改善政府监管体制 | 第46-47页 |
6.2 合理利用财务资源 | 第47-48页 |
6.2.1 加大财务资源投入力度 | 第47页 |
6.2.2 优化投入分配方式 | 第47-48页 |
6.3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8-50页 |
6.3.1 明确监管部门的权利与责任 | 第48-49页 |
6.3.2 加强政府监督人员的动力和能力 | 第49页 |
6.3.3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