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聚甲醛 | 第9-12页 |
1.1.1 聚甲醛简介 | 第9页 |
1.1.2 聚甲醛的生产工艺 | 第9-12页 |
1.2 聚甲醛废水 | 第12-14页 |
1.2.1 聚甲醛废水的产生 | 第12页 |
1.2.2 聚甲醛废水的组成及成分 | 第12页 |
1.2.3 聚甲醛废水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4 聚甲醛废水的危害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聚甲醛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4 生物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4.1 生物强化技术 | 第15页 |
1.4.2 国内外生物强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 | 第15-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路线 | 第17-19页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研究路线 | 第18-19页 |
2 TOX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 第19-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1 样品选取 | 第19页 |
2.1.2 培养基及试剂 | 第19-20页 |
2.1.3 设备及仪器 | 第20页 |
2.1.4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2.1.5 菌株鉴定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2.2.1 TOX降解菌的分离 | 第22页 |
2.2.2 菌株鉴定 | 第22-24页 |
2.3 小结 | 第24-26页 |
3 TOX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 第26-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3.1.1 材料及设备 | 第26-27页 |
3.1.2 测定方法 | 第27页 |
3.1.3 菌株的TOX降解特性研究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3.2.1 B. methylotrophicus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3.2.2 pH对B. methylotrophicus降解TOX的影响 | 第29页 |
3.2.3 温度对B. methylotrophicus降解TOX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4 NaCl浓度对B. methylotrophicus降解TOX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5 B. methylotrophicus对不同浓度TOX的降解 | 第31页 |
3.2.6 复合菌剂的复配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4页 |
4 聚甲醛废水生物强化中试研究 | 第34-5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2页 |
4.1.1 材料与设备 | 第34-35页 |
4.1.2 测定方法 | 第35页 |
4.1.3 中试系统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 | 第35-38页 |
4.1.4 活性污泥镜检及扫描电镜 | 第38页 |
4.1.5 活性污泥DNA提取 | 第38-40页 |
4.1.6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检测(PCR-TGGE) | 第40-4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4.2.1 甲醛降解分析 | 第42-43页 |
4.2.2 TOX降解分析 | 第43-45页 |
4.2.3 COD去除分析 | 第45-46页 |
4.2.4 活性污泥性状分析 | 第46-48页 |
4.2.5 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48-53页 |
4.3 小结 | 第53-5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