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太古界潜山油藏含油性录井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潜山储层录井识别技术 | 第10-39页 |
1.1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岩性识别与地层划分 | 第10-12页 |
1.1.1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地层 | 第10-12页 |
1.2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岩性识别 | 第12-20页 |
1.2.1 岩石特征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典型岩性识别 | 第14-20页 |
1.3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地层划分 | 第20-24页 |
1.4 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识别与优势储层划分 | 第24-39页 |
1.4.1 岩心观察法 | 第25页 |
1.4.2 钻时、钻速法识别裂缝与划分优势储层 | 第25-32页 |
1.4.3 D指数分析法识别裂缝划分优势储层 | 第32-37页 |
1.4.4 全烃参数分析法辅助划分评价优势储层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潜山含油性录井评价技术 | 第39-65页 |
2.1 潜山水平井录井评价影响因素 | 第39-47页 |
2.1.1 钻井液对录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 第39页 |
2.1.2 钻井液污染录井解释评价的影响 | 第39-47页 |
2.2 潜山储层气测特征研究 | 第47-54页 |
2.3 潜山储层含油性评价方法 | 第54-65页 |
2.3.1 气体比率法 | 第54-55页 |
2.3.2 3H比率曲线 | 第55-57页 |
2.3.3 轻烃-重烃图版 | 第57-58页 |
2.3.4 立体图版 | 第58页 |
2.3.5 全烃动态形态法 | 第58-60页 |
2.3.6 三角形图版 | 第60-61页 |
2.3.7 皮克斯勒图版 | 第61-62页 |
2.3.8 双对数图版 | 第62-63页 |
2.3.9 气体湿度解释图版 | 第63页 |
2.3.10 烃气指数图版 | 第63-64页 |
2.3.11 潜山录井评价模式 | 第64-65页 |
第三章 应用实例 | 第65-78页 |
3.1 裂缝识别与优势储层划分 | 第65-69页 |
3.2 含油性评价 | 第69-78页 |
3.2.1 兴古潜山解释评价方法 | 第70-73页 |
3.2.2 兴古潜山解释符合率情况 | 第73-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