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群体心理分析--以2008-2010年百度贴吧为研究对象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研究范畴界定及其意义第12-13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基础第15-25页
 (一) 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第15-19页
  1. 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基础第15-17页
  2. 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公众基础第17页
  3. 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媒介技术基础第17-19页
 (二) 媒介生态环境变化为网络热点事件形成提供必要条件第19-23页
 (三) 网络热点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第23-25页
二、网络热点事件中群体心理的形成与表现特征第25-46页
 (一) 群体及群体的划分第25-32页
  1. 受众集合体及其传播需要第27-30页
  2. 群体划分第30-32页
 (二) 网络热点事件中群体心理对信息理解的影响第32-38页
  1. 理解在信息接受过程中的效应第32-34页
  2. 个体原有知识结构对理解的作用第34-36页
  3. 群体心理特征对理解信息的影响第36-38页
 (三) 网络热点事件中群体心理与群体中个体心理的相互影响第38-46页
  1. 个体接触信息的习惯影响群体心理变化第39-41页
  2. 网络虚拟环境下刻板印象对群体心理的影响第41-42页
  3. 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促使群体心理基础类同第42-44页
  4. 社会规范对群体心理的趋同产生一定的作用第44-46页
三、网络热点事件中群体心理的个案分析:以2008-2010 年百度贴吧为例第46-68页
 (一) “杨帆门”事件分析第46-53页
  1. 事件概述第46-47页
  2. “杨帆门”事件中两种态度群体的心理分析第47-49页
  3. 参与网民与“杨帆门”事件相关人群的心理博弈第49-51页
  4. “杨帆门”热点事件定量分析第51-53页
 (二) “欺实马”事件分析第53-59页
  1. 事件发展经过概述第53-54页
  2. “欺实马”事件引起的参与网民心理博弈第54-56页
  3. 定量分析“欺实马”事件参与网民的心理变化第56-59页
 (三) “绿豆神医”张悟本事件分析第59-68页
  1. 事件简要概述第59-60页
  2. 张悟本的特殊身份对参与网民的心理影响第60-62页
  3. 从定量分析张悟本的专家身份对参与群体心理的影响第62-68页
结束语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广告中的侵权责任承担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视野中的博客传播特性以及传播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