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简易程序的历史渊源 | 第10-13页 |
第一节 外国刑事简易程序历史进程 | 第10-11页 |
一、原始形态的刑事简易程序 | 第10页 |
二、现代意义上的刑事简易程序出现及发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概念解析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概念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特点 | 第14页 |
第三节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功能 | 第14-16页 |
一、提高诉讼效率 | 第14-15页 |
二、体现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 | 第15页 |
三、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意义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公正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效率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人权保障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新刑诉法中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修改与补充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新刑诉法中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变化 | 第21-23页 |
一、扩大案件适用范围 | 第21-22页 |
二、改变程序启动模式 | 第22页 |
三、审理过程中的变化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新刑诉法中简易程序相关规定产生的影响 | 第23-28页 |
一、审判主体 | 第23-24页 |
二、控诉主体 | 第24-26页 |
三、辩护主体 | 第26页 |
四、证据制度 | 第26-28页 |
第五章 新刑诉法下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实证考察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各地对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办案模式的探索 | 第28-30页 |
一、专职公诉人办案模式 | 第28-29页 |
二、专门办案组模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新刑诉法下公诉案件简易程序规定及其运行出现的问题 | 第30-34页 |
一、公检法 | 第30-31页 |
二、被告人权益保障 | 第31-33页 |
三、证据展示、资格审查不足 | 第33-34页 |
第六章 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比较考察 | 第34-4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 | 第34-37页 |
一、英国 | 第34-35页 |
二、美国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 | 第37-40页 |
一、德国 | 第37-38页 |
二、法国 | 第38-39页 |
三、意大利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外国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特点 | 第40-42页 |
一、模式多样化 | 第40-41页 |
二、适用范围广泛化 | 第41页 |
三、充分保障被告人权益 | 第41-42页 |
四、庭审环节简化或省略 | 第42页 |
五、被告人可以获得刑罚利益 | 第42页 |
第四节 域外公诉案件简易程序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七章 我国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完善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公诉案件简易程序遵循的原则 | 第44-46页 |
一、统筹兼顾原则 | 第44-45页 |
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原则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建议 | 第46-54页 |
一、公检法角度的完善 | 第46-48页 |
二、被告人角度的完善 | 第48-51页 |
三、设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 第51-52页 |
四、我国公诉案件简易程序的长期建设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