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思路探索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2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一)关于城市公共空间 | 第10-17页 |
(二)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思想的演变 | 第17-18页 |
(三)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研究 | 第18-19页 |
(四)西方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研究 | 第19-2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2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及其营造问题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现状概述 | 第25-30页 |
一、城市街道 | 第25-27页 |
二、现代化城市广场 | 第27-29页 |
三、城市公园与绿地 | 第29-30页 |
四、小结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问题分析 | 第30-36页 |
一、缺乏城市宜居性 | 第31-32页 |
二、忽视城市多样性 | 第32-33页 |
三、空间数量不足 | 第33-34页 |
四、空间利用率低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空间营造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理论层面 | 第36-39页 |
一、西方理论:重功能性、轻实用性 | 第37-38页 |
二、我国理论:重政府主导、轻社会参与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社会层面 | 第39-41页 |
一、消费主义的盛行 | 第39-40页 |
二、唯经济导向的发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管理者层面 | 第41-44页 |
一、服务意识的缺乏 | 第42页 |
二、规章制度不完善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工匠精神与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机制分析 | 第44-57页 |
第一节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机制 | 第44-48页 |
一、公共文明驱使 | 第45-46页 |
二、多元人群参与 | 第46页 |
三、个体自治 | 第46-47页 |
四、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现代工匠精神的诞生及其概念 | 第48-52页 |
一、日本民艺运动 | 第48-49页 |
二、美国工匠运动 | 第49-50页 |
三、工匠精神的概念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工匠精神与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机制的内在联系 | 第52-57页 |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工匠精神 | 第53-54页 |
二、工匠精神与现代城市空间营造 | 第54-57页 |
第四章 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思路 | 第57-61页 |
第一节 注重因地制宜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强调以人为本 | 第58-59页 |
一、注重细节 | 第58-59页 |
二、多元人群参与规划 | 第59页 |
第三节 提高服务意识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