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四、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 论文结构 | 第18页 |
六、 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民事撤诉制度概述 | 第19-24页 |
第一节 撤诉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 学界关于撤诉概念的争议 | 第19-20页 |
二、 撤回起诉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撤诉的性质 | 第21-24页 |
一、 诉讼契约说 | 第21-22页 |
二、 诉讼行为说 | 第22页 |
三、 撤诉的性质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民事撤诉程序的立法理念 | 第24-28页 |
第一节 诉权保护与程序安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协调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当事人之间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民事撤诉制度之比较法考察 | 第28-34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撤诉制度 | 第28-29页 |
一、 日本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 | 第28-29页 |
二、 德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 | 第29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撤诉制度 | 第29-31页 |
一、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 | 第29-30页 |
二、 英国民事诉讼中的撤诉制度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撤诉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一、 关于撤诉时间的界定 | 第31-32页 |
二、 关于被告同意权的规定 | 第32页 |
三、 关于法院的职权审查 | 第32-33页 |
四、 关于撤诉与禁止再诉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现状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撤诉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4-38页 |
一、 对撤诉权行使的时间节点规定不明确 | 第34-35页 |
二、 对撤诉决定权配置的不平衡 | 第35-36页 |
三、 对撤诉的法律效果未明确 | 第36-37页 |
四、 对按撤诉处理制度设置不合理 | 第37页 |
五、 对撤诉后诉讼费用的分担规定不合理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撤诉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38-43页 |
一、 一审程序——高撤诉率背后隐藏的撤诉非正当化 | 第38-39页 |
二、 二审程序——撤诉后和解协议与一审未生效裁判的矛盾 | 第39-41页 |
三、 再审程序——当事人处分权与检察监督权的冲突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完善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完善撤诉制度的立法规定 | 第43-46页 |
一、 明确撤诉权行使的起止时间 | 第43-44页 |
二、 规范撤诉的方式,原则上以书面为之 | 第44页 |
三、 明确撤诉的法律后果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协调当事人处分权、平等权与法院审判权 | 第46-51页 |
一、 重新配置撤诉决定权 | 第46-47页 |
二、 构建当事人合意的撤诉制度 | 第47-50页 |
三、 完善按撤诉处理制度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