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纤维基镧复合材料高效除磷控菌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8页
    1.1 课题背景第16页
    1.2 管网中的生物污染特点第16-20页
        1.2.1 生物污染及危害第16-17页
        1.2.2 微生物污染途径第17页
        1.2.3 影响管网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第17-20页
    1.3 生物稳定性判定标准及改进第20-22页
        1.3.1 AOC作为指标的问题和改进第20-21页
        1.3.2 磷源作为指标的可行性第21-22页
    1.4 现阶段的除磷技术第22-26页
        1.4.1 传统生物除磷第22-23页
        1.4.2 膜生物法除磷第23-24页
        1.4.3 物化除磷第24-26页
    1.5 吸附除磷技术第26-30页
        1.5.1 吸附原理第26-27页
        1.5.2 吸附除磷材料第27-30页
    1.6 镧基化合物对磷酸根的高效去除第30-35页
        1.6.1 镧基化合物的特性第30页
        1.6.2 镧基化合物吸附磷的原理第30-31页
        1.6.3 镧基化合物除磷的实际应用第31页
        1.6.4 镧基化合物除磷的安全性第31-32页
        1.6.5 镧基纳米材料的优势及研究瓶颈第32-34页
        1.6.6 纤维基负载材料的选择第34-35页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8-48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8-40页
        2.1.1 实验试剂第38页
        2.1.2 实验仪器第38-40页
    2.2 检测方法第40-41页
        2.2.1 磷酸盐检测方法第40页
        2.2.2 镧元素的检测方法第40-41页
        2.2.3 微生物的培养及检测方法第41页
    2.3 材料表征方法第41-42页
        2.3.1 材料形貌分析第41页
        2.3.2 材料的成分分析第41-42页
        2.3.3 材料的晶型结构、价键作用分析第42页
    2.4 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2-43页
        2.4.1 纯PAN电纺参数调控第42页
        2.4.2 负载La_2O_3的PAN电纺参数调控第42页
        2.4.3 负载La(OH)_3的PAN电纺参数调控第42-43页
        2.4.4 La(OH)_3对比材料的制备第43页
    2.5 吸附实验第43-45页
        2.5.1 不同负载量吸附性能比较第43页
        2.5.2 吸附等温线第43-44页
        2.5.3 吸附动力学第44页
        2.5.4 不同pH对磷吸附效能的影响第44页
        2.5.5 不同阴性竞争离子对磷吸附效能的影响第44页
        2.5.6 低浓度下的磷吸附效能第44页
        2.5.7 镧离子释放检测第44-45页
    2.6 微生物实验第45-46页
        2.6.1 菌种耐受力比较第45页
        2.6.2 纤维基镧复合材料对微生物生长的直接作用第45页
        2.6.3 La(OH)_3/PAN纤维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作用第45页
        2.6.4 La_2O_3/PAN纤维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第45-46页
    2.7 La(OH)_3/PAN微滤膜实验第46-48页
        2.7.1 微滤膜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第46页
        2.7.2 微滤膜的除磷与滤菌的特性第46页
        2.7.3 磷及微生物过滤作用机理模型第46页
        2.7.4 微滤膜的滤菌控菌性能第46-48页
第3章 纤维基镧吸附剂的设计制备及特性表征第48-74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纯PAN电纺材料的设计制备第48-54页
        3.2.1 电纺电压对纯PAN电纺的影响第49-50页
        3.2.2 电纺速度对纯PAN电纺的影响第50-52页
        3.2.3 电纺液浓度对纯PAN电纺的影响第52-53页
        3.2.4 电纺距离对纯PAN电纺的影响第53-54页
    3.3 La_2O_3/PAN电纺材料的设计制备第54-56页
    3.4 La(OH)_3/PAN电纺材料的设计制备第56-64页
        3.4.1 负载La(OH)_3的比例对电纺材料形貌的影响第56-57页
        3.4.2 湿度对电纺材料形貌的影响第57-59页
        3.4.3 电压、溶液浓度、电纺速度对电纺材料形貌的影响第59-60页
        3.4.4 共沉淀对电纺材料形貌的影响第60-61页
        3.4.5 不同负载材料的选择对负载结果的影响第61-64页
    3.5 负载材料中镧基化合物的物化特性表征第64-73页
        3.5.1 镧基化合物的负载形貌第64-65页
        3.5.2 负载功能组分的晶型分析第65-67页
        3.5.3 镧基化合物的生长过程第67-72页
        3.5.4 负载功能组分组成比例第72-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纤维基镧吸附剂除磷控菌性能研究第74-107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La_2O_3/PAN纤维除磷性能的研究第74-79页
        4.2.1 La_2O_3/PAN不同负载量磷去除率比较第74-75页
        4.2.2 La_2O_3/PAN吸附等温线第75-76页
        4.2.3 La_2O_3/PAN吸附动力学第76-78页
        4.2.4 p H对La_2O_3/PAN吸附性能的影响第78-79页
        4.2.5 磷酸根竞争离子对La_2O_3/PAN吸附性能的影响第79页
    4.3 La(OH)_3/PAN除磷性能的研究第79-88页
        4.3.1 La(OH)_3/PAN不同负载量磷去除率比较第80页
        4.3.2 La(OH)_3/PAN吸附等温线第80-82页
        4.3.3 La(OH)_3/PAN吸附动力学第82-84页
        4.3.4 pH对La(OH)_3/PAN吸附性能的影响第84-85页
        4.3.5 磷酸根竞争离子对La(OH)_3/PAN吸附性能的影响第85页
        4.3.6 低磷浓度下纤维基镧材料吸附效能的考察第85-88页
    4.4 纤维基镧吸附剂除磷产物表征第88-92页
        4.4.1 La_2O_3/PAN纤维吸附除磷产物表征第88-90页
        4.4.2 La(OH)_3/PAN纤维吸附除磷产物表征第90-92页
    4.5 纤维基镧吸附剂对微生物生长的直接作用第92-96页
        4.5.1 纤维基材料自身杀菌能力的排除第92-93页
        4.5.2 不同镧基负载材料镧离子的释放情况第93-94页
        4.5.3 镧离子对微生物生长的直接作用第94-96页
    4.6 纤维基镧吸附剂除磷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作用第96-105页
        4.6.1 两种菌对同样磷环境的不同耐受力第96-97页
        4.6.2 La(OH)_3/PAN除磷抑菌的能力第97-98页
        4.6.3 La(OH)_3/PAN除磷控菌的能力第98-99页
        4.6.4 细菌存活率对磷浓度的响应阈值第99-100页
        4.6.5 多营养源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对单一缺磷条件的响应第100-102页
        4.6.6 实际自来水中La(OH)_3/PAN的除磷控菌能力第102-103页
        4.6.7 La_2O_3/PAN纤维抑菌的能力第103-105页
    4.7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纤维基镧滤膜过滤除磷控菌的作用机制研究第107-124页
    5.1 引言第107页
    5.2 La(OH)_3/PAN滤膜的特性第107-112页
        5.2.1 滤膜纤维直径及孔径分布第107-110页
        5.2.2 滤膜表面亲疏水性第110页
        5.2.3 滤膜的机械性能第110-111页
        5.2.4 滤膜的表面电位第111-112页
    5.3 La(OH)_3/PAN滤膜的除磷与滤菌的特性第112-117页
        5.3.1 滤膜厚度对除磷能力的影响第113-115页
        5.3.2 滤膜运行压力对除磷能力的影响第115-116页
        5.3.3 滤膜对微生物的截留能力第116-117页
    5.4 La(OH)_3/PAN滤膜控菌作用机理分析第117-121页
    5.5 La(OH)_3/PAN滤膜过滤除磷控菌性能考察第121-123页
    5.6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结论第124-126页
创新点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个人简历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爬虫的课程推荐系统研究
下一篇:融合骨架特征和时空兴趣点特征的动作识别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