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14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创新 | 第15页 |
2.1.2 创新驱动 | 第15-16页 |
2.1.3 创新驱动效能评价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古典增长理论 | 第17页 |
2.2.2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页 |
2.3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2.3.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 第18-19页 |
2.3.2 创新驱动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内蒙古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3.1 内蒙古经济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3.2 内蒙古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 第22-24页 |
3.3 内蒙古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5页 |
3.3.1 创新投入分析 | 第24-28页 |
3.3.2 知识创新能力分析 | 第28-30页 |
3.3.3 创新环境分析 | 第30-32页 |
3.3.4 创新产出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内蒙古创新驱动效能评价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5-50页 |
4.1 模型的构建思路及原则 | 第35-36页 |
4.1.1 模型的构建思路 | 第35-36页 |
4.1.2 模型的构建原则 | 第36页 |
4.2 内蒙古创新驱动的效能评价 | 第36-41页 |
4.2.1 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4.2.2 数据选取及处理 | 第37-38页 |
4.2.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8-39页 |
4.2.4 内蒙古创新驱动效能评估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3 内蒙古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0页 |
4.3.1 方法介绍 | 第41-42页 |
4.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4页 |
4.3.3 数据处理与研究假设 | 第44-46页 |
4.3.4 模型拟合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4.3.5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内蒙古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第50-51页 |
5.2 提高研发效率,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 第51页 |
5.3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促进知识创新能力形成 | 第51页 |
5.4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形成创新驱动持久动力 | 第51-5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附录A TFP增长率分析原始数据 | 第59-60页 |
附录B 结构方程分析原始数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