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述评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县域政府 | 第16页 |
2.1.2 扶贫开发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社会救助理论 | 第17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2.2.3 区域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4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甘肃省会宁县扶贫现状及扶贫开发措施 | 第19-24页 |
3.1 会宁县县况概述 | 第19页 |
3.2 会宁县贫困现状 | 第19-21页 |
3.2.1 贫困面广,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 第19-20页 |
3.2.2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第20页 |
3.2.3 劳动力自身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 第20页 |
3.2.4 致贫因素错综复杂,扶贫难度大 | 第20-21页 |
3.3 会宁县扶贫开发政策具体措施 | 第21-24页 |
3.3.1 整村推进 | 第21页 |
3.3.2 易地搬迁 | 第21-22页 |
3.3.3 产业化扶贫 | 第22页 |
3.3.4 劳动力转移培训 | 第22-24页 |
第四章 会宁县扶贫开发政策执行效果实证研究 | 第24-35页 |
4.1 政策评价内涵 | 第24页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6页 |
4.2.1 指标构建原则 | 第24页 |
4.2.2 指标构建依据及内容 | 第24-26页 |
4.3 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及政策评价实证分析 | 第26-30页 |
4.3.1 时序主成分分析法 | 第26-27页 |
4.3.2 会宁县扶贫开发政策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27-30页 |
4.4 会宁县扶贫开发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 第30-35页 |
4.4.1 评估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4.4.2 扶贫开发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第五章 完善会宁县扶贫开发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5.1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 第35-38页 |
5.1.1 瞄准机制 | 第35-36页 |
5.1.2 健全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机制 | 第36页 |
5.1.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36-37页 |
5.1.4 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 第37-38页 |
5.2 扶贫开发政策内容从单一化向多维度转变 | 第38-40页 |
5.2.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经济扶贫的引导作用 | 第38-39页 |
5.2.2 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 第39页 |
5.2.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 | 第39-40页 |
5.3 建立多元化反贫困治理结构,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 第40-43页 |
5.3.1 完善治理结构,构建部门间的协调分工机制 | 第40-41页 |
5.3.2 构建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渠道参与的扶贫运作体系 | 第41-42页 |
5.3.3 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职能,理顺两者关系 | 第42-43页 |
六总结 | 第43-4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