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柽柳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柽柳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9-30页 |
1.1 柽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0-27页 |
1.1.1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0-18页 |
1.1.1.1 黄酮类 | 第10-12页 |
1.1.1.2 黄酮醇类 | 第12-17页 |
1.1.1.3 硫酯化黄酮 | 第17-18页 |
1.1.2 酚酸及苯丙素类 | 第18-22页 |
1.1.2.1 鞣花酸及其衍生物 | 第18-19页 |
1.1.2.2 五倍子酸及其衍生物 | 第19-20页 |
1.1.2.3 单宁酸及其衍生物 | 第20页 |
1.1.2.4 木脂素、苯丙酸、苯丙醛及其衍生物 | 第20-22页 |
1.1.3 萜类 | 第22-24页 |
1.1.4 甾醇类化合物 | 第24-26页 |
1.1.5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 | 第26页 |
1.1.6 生物碱 | 第26页 |
1.1.7 其他类化合物 | 第26-27页 |
1.2 柽柳属植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2.1 保肝作用 | 第27页 |
1.2.2 抗炎作用 | 第27页 |
1.2.3 抗菌、抗病毒作用 | 第27-28页 |
1.2.4 解热、镇痛作用 | 第28页 |
1.2.5 抗氧化作用 | 第28页 |
1.2.6 DNA损伤作用 | 第28页 |
1.2.7 抗糖尿病作用 | 第28页 |
1.2.8 抗衰老作用 | 第28页 |
1.2.9 抗肿瘤作用 | 第28页 |
1.3 结语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多枝柽柳化学成分研究 | 第30-50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0-48页 |
2.1.1 仪器与材料 | 第31页 |
2.1.2 来源与鉴定 | 第31页 |
2.1.3 提取与分离 | 第31-33页 |
2.1.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33-42页 |
2.1.5 化合物的数据 | 第42-4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附图:部分化合物的谱图 | 第50-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