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敦煌绿洲水资源安全评价及模拟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9页
        1.1.1 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提出第15页
        1.1.2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特征第15-18页
        1.1.3 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第18页
        1.1.4 现实背景与政策背景第18-1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2 研究意义第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3-42页
    2.1 绿洲与水资源第23-25页
        2.1.1 绿洲的概念第23页
        2.1.2 绿洲系统的构成第23-24页
        2.1.3 绿洲的形成与演化第24-25页
        2.1.4 绿洲与水资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5页
    2.2 生态需水研究第25-30页
        2.2.1 国外生态需水研究概述第26-27页
        2.2.2 国内生态需水研究概述第27页
        2.2.3 生态需水估算方法第27-30页
    2.3 水资源安全评价第30-36页
        2.3.1 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提出第30页
        2.3.2 水安全的定义及内涵第30-32页
        2.3.3 水资源安全评价第32-34页
        2.3.4 评价方法第34-36页
    2.4 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第36-42页
        2.4.1 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第37-38页
        2.4.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8-39页
        2.4.3 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支撑——系统动力学第39-42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42-52页
    3.1 研究区域位置及范围第42-43页
    3.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第43-47页
        3.2.1 地质与地形地貌第43-44页
        3.2.2 气候第44页
        3.2.3 河流水系分布及水资源第44-46页
        3.2.4 土壤第46页
        3.2.5 植被第46-47页
        3.2.6 动植物第47页
    3.3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第47-50页
        3.3.1 人口第47-48页
        3.3.2 经济第48页
        3.3.3 旅游第48-49页
        3.3.4 交通第49-50页
    3.4 研究区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50-52页
        3.4.1 水资源不足、水域湿地减少第50页
        3.4.2 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加剧第50-51页
        3.4.3 生态危机第51-52页
第四章 数据资料第52-58页
    4.1 遥感影像数据第52-53页
    4.2 基于CROPWAT模型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o计算第53-57页
    4.3 社会经济数据第57页
    4.4 地下水数据第57-58页
第五章 绿洲耗水估算第58-73页
    5.1 研究思路第58页
    5.2 研究方法第58-64页
        5.2.1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空间转化方向第58-59页
        5.2.2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转化速度第59页
        5.2.3 农业耗水的计算第59-63页
        5.2.4 草地-林地蒸散发第63页
        5.2.5 生活生产用水第63-64页
    5.3 各用水结构耗水估算第64-70页
        5.3.1 LUCC时空变化特征第64-66页
        5.3.2 绿洲作物耗水量估算第66-67页
        5.3.3 天然植被耗水量估算第67页
        5.3.4 生活生产耗水量估算第67-69页
        5.3.5 地下水状况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六章 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第73-88页
    6.1 研究思路第73页
    6.2 研究方法第73-76页
    6.3 敦煌绿洲水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6-82页
        6.3.1 准则层指标确定第76-78页
        6.3.2 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第78-82页
    6.4 结果分析第82-87页
        6.4.1 驱动力指标第82-83页
        6.4.2 压力指标第83-84页
        6.4.3 状态指标第84-85页
        6.4.4 影响指标第85-86页
        6.4.5 响应指标第86-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敦煌绿洲水资源承载力估算第88-105页
    7.1 研究思路第88页
    7.2 水资源开发利用背景第88-90页
        7.2.1 调水工程第88-89页
        7.2.2 节水改造工程第89页
        7.2.3 月牙泉恢复第89-90页
        7.2.4 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第90页
        7.2.5 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第90页
    7.3 模型建立第90-96页
        7.3.1 系统与模块的确定第92页
        7.3.2 饮水子系统第92-93页
        7.3.3 产业子系统第93-95页
        7.3.4 水资源子系统第95-96页
        7.3.5 生态需水子系统第96页
    7.4 主要方程和变量第96-98页
    7.5 模型检验与情景设置第98-103页
        7.5.1 模型检验第98-99页
        7.5.2 情景设定与系统仿真第99-101页
        7.5.3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第101-103页
    7.6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9页
    8.1 结论第105-106页
    8.2 政策建议第106-107页
        8.2.1 转变用水结构,确保流域生态安全第106页
        8.2.2 提升敦煌及其周边大敦煌区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第106-107页
        8.2.3 重视调水工程区水资源数据监测工作第107页
    8.3 创新点第107页
    8.4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107-109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2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下一篇:乳腺癌乳房切除术后立即乳房重建的肿瘤学安全性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