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车站技术设备 | 第21-26页 |
2.1 高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CTC系统 | 第21-23页 |
2.1.1 调度集中系统的概况 | 第21页 |
2.1.2 高速铁路车站调度集中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第21-22页 |
2.1.3 高速铁路车站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构成 | 第22-23页 |
2.2 高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设备 | 第23-25页 |
2.2.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概况 | 第23-24页 |
2.2.2 DS6-K5B系统的特点 | 第24页 |
2.2.3 DS6-K5B系统的构成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查定相关理论 | 第26-45页 |
3.1 高速铁路车站所办理的技术作业 | 第26-30页 |
3.1.1 车站的作业内容 | 第26-28页 |
3.1.2 各类型列车在站作业过程 | 第28-30页 |
3.2 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7页 |
3.2.1 车站站型 | 第30-33页 |
3.2.2 咽喉的布置 | 第33-34页 |
3.2.3 到发线的布置 | 第34-35页 |
3.2.4 动车组列车在站折返模式 | 第35-36页 |
3.2.5 其他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3.3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数据的查定方法 | 第37-41页 |
3.3.1 数据查定方法的概念 | 第37-39页 |
3.3.2 数据查定方法的实施 | 第39页 |
3.3.3 车站设备数据采集表 | 第39-40页 |
3.3.4 咽喉道岔组数据 | 第40页 |
3.3.5 到发线数据 | 第40-41页 |
3.4 现有的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查定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3.4.1 分析计算法 | 第41-43页 |
3.4.2 计算机模拟法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设备分析插值法 | 第45-65页 |
4.1 设备分析插值法的原理 | 第45-46页 |
4.2 设备分析插值法的步骤 | 第46-49页 |
4.3 设备分析插值法的特点分析 | 第49-50页 |
4.4 咽喉通过能力设备分析插值法 | 第50-54页 |
4.5 到发线通过能力设备分析插值法 | 第54-55页 |
4.6 车站设备被占用的不均衡性分析 | 第55-61页 |
4.6.1 不均衡指标的概念 | 第56-57页 |
4.6.2 车站设备被占用的不均衡指标及度量 | 第57-61页 |
4.7 设备被占用时间的BOOTSTRAP区间估计法 | 第61-64页 |
4.7.1 Bootstrap法的基本原理 | 第62页 |
4.7.2 Bootstrap法的步骤 | 第62-63页 |
4.7.3 基于Bootstrap的区间估计方法 | 第63页 |
4.7.4 占用时间区间估计运用步骤 | 第63-6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通过能力查定软件的开发研究 | 第65-75页 |
5.1 系统分析 | 第65-68页 |
5.1.1 用户需求分析 | 第65-66页 |
5.1.2 系统流程图 | 第66-68页 |
5.1.3 数据流程图 | 第68页 |
5.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68-71页 |
5.2.1 系统的目标 | 第68-69页 |
5.2.2 系统设计原则 | 第69页 |
5.2.3 系统模块结构 | 第69-70页 |
5.2.4 系统功能设计 | 第70-71页 |
5.3 系统实现 | 第71-74页 |
5.3.1 系统开发工具 | 第71-72页 |
5.3.2 菜单及界面设计 | 第72-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实例分析 | 第75-95页 |
6.1 某站高速场上行方向接车通过能力计算 | 第75-83页 |
6.2 某站高速场上行方向咽喉道岔接车能力的区间表示 | 第83-87页 |
6.3 某站高速场上行方向咽喉道岔组被占用情况不均衡性分析 | 第87-9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附录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