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三七的植物学分类及形态学特征 | 第9-10页 |
1.2 三七的药用价值 | 第10页 |
1.3 三七连作障碍 | 第10-16页 |
1.3.1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10-13页 |
1.3.2 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 | 第13-16页 |
1.4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3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多样性研究 | 第19-3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1 样品来源 | 第19页 |
2.1.2 理化参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2.1.3 分离培养基 | 第20-21页 |
2.1.4 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 | 第21页 |
2.1.5 菌株的纯化与保藏 | 第21页 |
2.1.6 菌株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2.1.7 菌株DNA的检测 | 第22页 |
2.1.8 原核微生物 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22-23页 |
2.1.9 真核微生物 18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23-25页 |
2.2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5页 |
2.3 新物种的初步确定 | 第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6页 |
2.4.1 DNA扩增电泳结果 | 第25-26页 |
2.4.2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差异 | 第26-27页 |
2.4.3 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的群落区系分析 | 第27-30页 |
2.4.4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属间差异 | 第30-31页 |
2.4.5 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种间差异 | 第31-34页 |
2.4.6 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三七根际土壤原核微生物抗病原真菌活性的筛选 | 第37-47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3.1.1 实验菌株 | 第37页 |
3.1.2 培养基 | 第37-38页 |
3.1.3 菌株的活化 | 第38页 |
3.1.4 菌株发酵和预处理 | 第38页 |
3.1.5 抗菌活性实验 | 第38页 |
3.1.6 抗菌活性验证 | 第38-39页 |
3.2 结果和讨论 | 第39-46页 |
3.2.1 抗菌活性结果 | 第39-42页 |
3.2.2 抗菌活性验证结果 | 第42-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YIM 1514抗真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 第47-6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2页 |
4.1.1 所需培养基与实验菌株的活化 | 第47页 |
4.1.2 菌株YIM 1514分类学地位的确定 | 第47页 |
4.1.3 菌株YIM 1514生长周期确定的预实验 | 第47-48页 |
4.1.4 菌株YIM 1514生长周期测定实验 | 第48页 |
4.1.5 菌株YIM 1514最佳发酵时间段的确定 | 第48页 |
4.1.6 菌株YIM 1514发酵物活性部位的确定 | 第48-50页 |
4.1.7 菌株YIM 1514发酵物活性部位的验证 | 第50页 |
4.1.8 菌株YIM 1514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50-52页 |
4.1.9 菌株YIM 1514药敏实验 | 第5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2-63页 |
4.2.1 YIM 1514分类学结果 | 第52-53页 |
4.2.2 YIM 1514生长周期确定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4.2.3 YIM 1514最佳发酵时间段确定结果 | 第54-56页 |
4.2.4 YIM 1514发酵物活性部位确定结果 | 第56-58页 |
4.2.5 YIM 1514发酵物活性部位的验证结果 | 第58-60页 |
4.2.6 YIM 1514活性物质提取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4.2.7 YIM 1514药敏实验结果 | 第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成果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