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 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全球性挑战 | 第12-14页 |
1.2 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对“老龄友好城市”的思考 | 第14-15页 |
1.3 高龄友善社区建设是老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基础 | 第15页 |
2.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2.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3.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3.3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3.4 高龄友善社区构建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23-24页 |
4.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5.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5.1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6-27页 |
5.2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高龄友善社区构建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1.相关概念 | 第28-31页 |
1.1 社区 | 第28页 |
1.2 积极老龄化 | 第28-30页 |
1.3 高龄友善社区 | 第30-31页 |
2.相关理论 | 第31-36页 |
2.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31-32页 |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32-33页 |
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高龄友善社区构建标准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57页 |
1.高龄友善社区构建标准体系设计 | 第36-39页 |
1.1 高龄友善社区构建标准体系内容设计 | 第36-37页 |
1.2 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 第37-38页 |
1.3 体系指标筛选方法 | 第38-39页 |
2.基于德尔菲法筛选高龄友善社区构建指标 | 第39-47页 |
2.1 成立专家小组 | 第39-40页 |
2.2 开展专家咨询 | 第40-42页 |
2.3 汇总调查结果 | 第42-44页 |
2.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4-46页 |
2.5 高龄友善社区标准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46-47页 |
3.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龄友善社区标准体系 | 第47-57页 |
3.1 层次分析法原理简介 | 第47-51页 |
3.2 构建各层次指标成对比较判断矩阵 | 第51-53页 |
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53-54页 |
3.4 确定各指标权重 | 第54-57页 |
第四章 银川市高龄友善社区构建实证分析 | 第57-67页 |
1.基于高龄友善社区构建标准的银川市老年人社区体验调查 | 第58-62页 |
1.1 调查主体 | 第58页 |
1.2 调查量表 | 第58-59页 |
1.3 评判标准 | 第59-61页 |
1.4 问卷回收及人口学特征状况 | 第61-62页 |
2.基于统计综合评分法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2.1 统计综合评分法简介 | 第62-63页 |
2.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63-67页 |
第五章 银川市构建高龄友善社区的讨论与建议 | 第67-77页 |
1.银川市高龄友善社区构建现状的不足之处 | 第67-71页 |
1.1 政府及社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不够 | 第67-68页 |
1.2 家庭养老职能弱化,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 第68-69页 |
1.3 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狭窄 | 第69-71页 |
2.银川市构建高龄友善社区的对策探讨 | 第71-77页 |
2.1 增强政府立法指导行为,开放养老服务市场 | 第71-72页 |
2.2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推进服务优化 | 第72-74页 |
2.3 转换家庭养老职能,提供社区养老后续保障 | 第74-75页 |
2.4 增强社区民众敬老观念,拓宽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渠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文献综述 | 第83-9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