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梵净山植物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1页
一、研究现状第11-20页
    1 植物多样性第11-12页
    2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植物多样性第12-13页
        2.1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第12页
        2.2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植物多样性第12-13页
    3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3-20页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第13-16页
        3.2 研究阶段划分第16-17页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第17-19页
        3.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第19-20页
二、研究设计第20-29页
    1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0-21页
        1.1 研究目标第20页
        1.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第21页
    2 技术路线与方法第21-23页
        2.1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第23-28页
        3.1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第23-25页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第25-28页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第28-29页
三、梵净山植物多样性第29-45页
    1 物种组成第29-30页
    2 种子植物第30-38页
        2.1 裸子植物第30-34页
        2.2 种子植物区系第34-38页
    3 珍稀濒危植物第38-39页
    4 孑遗植物第39-42页
    5 特有植物第42-45页
        5.1 特有科、属第42页
        5.2 特有种第42-45页
四、梵净山植物多样性全球对比分析第45-57页
    1 对比分析方法第45页
    2 对比地选择第45-52页
    3 对比分析第52-57页
        3.1 植物区系对比第52页
        3.2 物种丰富度对比第52-55页
        3.3 珍稀濒危、古老孑遗和特有植物对比第55-57页
五、梵净山植物多样性世界遗产价值第57-64页
    1 满足的世界遗产标准第57-58页
    2 世界遗产价值第58-63页
    3 对生态过程和美学价值的贡献第63-64页
        3.1 对生态过程价值的贡献第63页
        3.2 对美学价值的贡献第63-64页
六、结论与讨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丙烯酰胺/葡聚糖—普罗帕酮大分子前药的合成和控制释放研究
下一篇: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