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9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第2章 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2.1 现实案例引出的问题 | 第11-12页 |
2.2 确认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的依据 | 第12-16页 |
2.2.1 通知债务人是否为债权转让合同生效的要件 | 第12-13页 |
2.2.2 原债权人不做通知亦无权向债务人主张债权 | 第13-16页 |
第3章 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学理分析 | 第16-23页 |
3.1 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不同学说之比较 | 第16-17页 |
3.1.1 普通债权合同说 | 第16页 |
3.1.2 债权转让通知说 | 第16页 |
3.1.3 债权转让通知说优于普通债权说之比较分析 | 第16-17页 |
3.2 债权转让通知的要件对通知行为法律效力的影响 | 第17-23页 |
3.2.1 债权转让通知的主体及其影响 | 第17页 |
3.2.2 债权转让通知的内容形式及其影响 | 第17-18页 |
3.2.3 债权转让通知的时间及其影响 | 第18-19页 |
3.2.4 债权转让通知的性质及其影响 | 第19-23页 |
第4章 国外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之立法实践及借鉴 | 第23-30页 |
4.1 德国债权转让通知效力相关立法实践 | 第23页 |
4.2 日本、法国债权转让通知效力相关立法实践 | 第23-25页 |
4.3 国外债权转让通知效力立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25-30页 |
4.3.1 关于债权转让通知的主体的借鉴 | 第25-26页 |
4.3.2 关于让与通知的内容形式的借鉴 | 第26-28页 |
4.3.3 关于让与通知的时间的借鉴 | 第28-30页 |
第5章 我国债权转让法律效力之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路 | 第30-34页 |
5.1 立法缺失 | 第30页 |
5.1.1 内容形式欠具体化 | 第30页 |
5.2 规范通知行为要件确认债权转让通知法律效力 | 第30-32页 |
5.2.1 规范债权转让通知主体 | 第30-31页 |
5.2.2 原债权人作为通知义务主体的必要性 | 第31页 |
5.2.3 规范债权转让通知内容形式 | 第31-32页 |
5.3 我国债权转让通知效力确认导致的利益冲突及解决办法 | 第32-34页 |
5.3.1 债权出让人通知行为对受让人和债务人的影响 | 第32页 |
5.3.2 导致三者间利益冲突及解决办法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