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肿瘤学实验研究论文

肿瘤乏氧响应的光学探针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 前言第13页
    2. 肿瘤的乏氧微环境第13-16页
        2.1 肿瘤乏氧概述第13-14页
        2.2 乏氧诱导因子第14-15页
        2.3 乏氧微环境与肿瘤治疗第15-16页
    3. 用于乏氧成像的分子影像手段第16-24页
        3.1 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第16-18页
        3.2 磁共振成像第18-20页
            3.2.1 ~(19)F磁共振成像第18页
            3.2.2 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第18-19页
            3.2.3 电子顺磁共振成像第19页
            3.2.4 质子电子双共振成像第19-20页
        3.3 光学成像第20-23页
            3.3.1 磷光乏氧成像第20-22页
            3.3.2 近红外荧光成像第22-23页
        3.4 光声成像第23-24页
    4. 现有乏氧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第24-25页
    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25-26页
        5.1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33页
第二章 铱配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大分子乏氧探针的制备及肿瘤成像第33-82页
    1. 前言第33-34页
    2. 实验部分第34-51页
        2.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2.2 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第35页
        2.3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35-44页
            2.3.1 铱配合物主配体(btph)的合成第36-37页
            2.3.2 铱配合物氯桥二聚体的合成第37-38页
            2.3.3 羟基功能化的辅配体(mho-OH)的合成第38页
            2.3.4 含黄原酸结构的辅配体(mho-CTA)合成第38-39页
            2.3.5 合成以辅配体为端基的聚乙烯吡咯烷酮(mho-PVP)第39-40页
            2.3.6 合成铱配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探针分子(Ir-PVP)第40页
            2.3.7 合成不含PVP链的小分子铱配合物(Ir-OH)第40-42页
            2.3.8 合成带荧光内标的探针分子第42-44页
        2.4 探针的乏氧响应测试第44-45页
        2.5 探针的细胞摄取实验第45页
        2.6 三维多细胞球体的乏氧成像实验第45页
        2.7 探针的细胞毒性测试第45-46页
        2.8 探针的体外光毒性测试第46页
        2.9 动物模型构建和皮下肿瘤乏氧成像实验第46-47页
        2.10 探针光学信号的组织穿透深度测试第47页
        2.11 探针的体内分布实验第47页
        2.12 探针与蛋白结合能力测试第47-48页
        2.13 皮下肿瘤的比例成像实验第48页
        2.14 肿瘤淋巴结转移检测实验第48页
        2.15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第48-49页
        2.16 活体癌细胞检测实验第49页
        2.17 探针信号对外界药物刺激的响应第49页
        2.18 体外观测癌细胞的氧消耗速率第49-50页
        2.19 探针的凝血效应测试第50页
        2.20 血清生化与病理学测试第50页
        2.21 统计学分析第50-5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1-80页
        3.1 探针的作用机理和基本光学性质第51-55页
        3.2 探针在体外细胞中的乏氧响应第55-56页
        3.3 体外细胞中乏氧的比例成像第56-60页
        3.4 体内肿瘤乏氧成像第60-65页
        3.5 探针的体内分布第65-67页
        3.6 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第67-70页
        3.7 体内癌细胞的检测第70-76页
        3.8 探针的生物相容性与毒性测试第76-80页
    4. 结论第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三章 乏氧敏感的纳米探针的制备及成像第82-107页
    1. 前言第82页
    2. 实验部分第82-87页
        2.1 实验材料第82-83页
        2.2 测试仪器与测试方法第83页
        2.3 纳米探针(Ir-CM)的制备第83页
        2.4 纳米探针在细胞中的乏氧响应测试第83-84页
        2.5 探针在多细胞球体中的成像测试第84页
        2.6 探针用于体内肺转移成像测试第84页
        2.7 探针用于体内淋巴结转移成像测试第84-85页
        2.8 免疫荧光染色第85页
        2.9 探针体内分布测试第85页
        2.10 组织形貌检查第85页
        2.11 蛋白抽提和免疫印迹第85-86页
        2.12 RNA提取和RT-PCR分析第86页
        2.13 体外细胞毒性与光毒性测试第86页
        2.14 血清生化测试与病理学检查第86页
        2.15 统计学分析第86-8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7-105页
        3.1 探针Ir-CM的制备与基本性质第87-90页
        3.2 探针在体外细胞中的乏氧响应第90-92页
        3.3 检测体内肿瘤肺转移第92-97页
        3.4 检测体内淋巴结转移第97-103页
        3.5 探针生物相容性测试第103-105页
    4. 结论第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第四章 对酸化和乏氧连续响应的大分子探针的制备及肿瘤成像第107-143页
    1. 前言第107-108页
    2. 实验部分第108-118页
        2.1 实验材料第108页
        2.2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第108页
        2.3 探针分子的合成第108-113页
            2.3.1 合成6-(苯并[b]噻吩-2-基)吡啶甲醛第109-110页
            2.3.2 合成对甲苯磺酸端基的聚乙二醇(PEG-Ts)第110页
            2.3.3 合成芳胺端基的聚乙二醇(PEG-NH_2)第110-111页
            2.3.4 合成氯桥二聚体第111页
            2.3.5 合成铱配合物报告分子第111-112页
            2.3.6 合成探针分子第112-113页
        2.4 细胞培养第113页
        2.5 探针在细胞中的响应测试第113-114页
        2.6 动物模型与肿瘤成像第114页
        2.7 肿瘤成像—肿瘤/正常组织的信号比比较第114-115页
        2.8 探针体内分布测试第115页
        2.9 体内癌细胞检测测试第115-116页
        2.10 探针信号对药物刺激的响应第116页
        2.11 药物刺激对酸化和氧消耗速率的影响第116-117页
        2.12 免疫荧光染色第117页
        2.13 细胞毒性与光毒性测试第117页
        2.14 血清生化与血液学分析第117-118页
        2.15 组织学检查与免疫组化测试第118页
        2.16 统计学分析第11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18-141页
        3.1 探针作用机理及基本光学性质第118-124页
        3.2 探针在体外细胞中对酸化和乏氧的响应第124-126页
        3.3 肿瘤微环境分析第126-128页
        3.4 体内肿瘤成像第128-132页
        3.5 体内癌细胞检测第132-138页
        3.6 探针生物相容性与毒性测试第138-141页
    4. 结论第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第五章 今后的工作和展望第143-147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镊技术的离体红细胞弹性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钛—石墨烯复合载体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