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焦作市PM2.5污染特征及其煤源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大气PM_(2.5)研究进展第13-23页
        1.2.1 污染特征第13-18页
        1.2.2 来源解析第18-21页
        1.2.3 燃煤对PM_(2.5)的影响第21-2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样品采集与分析实验第25-43页
    2.1 受体样品采集第25-27页
    2.2 样品组成分析实验第27-34页
        2.2.1 常量无机元素测定第28-29页
        2.2.2 Hg含量测定第29-30页
        2.2.3 其他痕量元素测定第30-32页
        2.2.4 水溶性离子测定第32-33页
        2.2.5 OC和EC分析第33-34页
        2.2.6 微观形貌观察第34页
    2.3 滤膜对PM_(2.5)采样和组成分析的影响第34-43页
        2.3.1 滤膜的微观结构与组成第35-37页
        2.3.2 滤膜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2.3.3 不同滤膜对PM_(2.5)组分分析的影响第38-42页
        2.3.4 小结第42-43页
3 焦作市PM_(2.5)季节性污染特征分析第43-83页
    3.1 焦作市PM_(2.5)的污染状态第43-46页
        3.1.1 PM_(2.5)的含量水平第43-44页
        3.1.2 PM_(2.5)含量的季节变化第44-46页
    3.2 无机元素的组成特征与季节性分布第46-59页
        3.2.1 常量元素第48-50页
        3.2.2 痕量元素第50-52页
        3.2.3 富集因子分析第52-59页
    3.3 水溶性离子的含量水平和季节性分布第59-65页
        3.3.1 浓度水平与季节变化趋势第59-62页
        3.3.2 相关性分析第62-65页
    3.4 OC和EC的污染特征第65-71页
        3.4.1 浓度水平和季节变化第65-67页
        3.4.2 OC/EC比值特征第67-69页
        3.4.3 二次有机碳评估第69-71页
    3.5 微观形貌特征第71-80页
        3.5.1 碳质颗粒第71-75页
        3.5.2 矿物颗粒第75-80页
    3.6 小结第80-83页
4 焦作市PM_(2.5)来源解析第83-97页
    4.1 化学质量闭合第83-86页
    4.2 主成分分析第86-89页
    4.3 PMF源解析第89-94页
    4.4 小结第94-97页
5 结论及展望第97-99页
    5.1 主要结论第97-98页
    5.2 研究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9页
作者简介第109-11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金属簇荧光传感器和增强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究
下一篇:LA/LDPE基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