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2.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3 文章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1.3.1 科技成果转化 | 第18-20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第2章 文献评述 | 第22-34页 |
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8页 |
2.1.1 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及个案研究 | 第22-24页 |
2.1.2 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研究 | 第24-26页 |
2.1.3 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测度研究 | 第26-28页 |
2.2 国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的研究 | 第28-34页 |
2.2.1 理论研究 | 第28-29页 |
2.2.2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 第29-30页 |
2.2.3 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研究 | 第30页 |
2.2.4 生物和医学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 第30-31页 |
2.2.5 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政府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2.2.6 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内在矛盾研究 | 第32-33页 |
2.2.7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 | 第34-48页 |
3.1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3.2 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 | 第36-39页 |
3.2.1 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的投入 | 第36-38页 |
3.2.2 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 | 第38-39页 |
3.3 四川省工业企业及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 | 第39-43页 |
3.3.1 四川省工业企业科技成果投入 | 第39-40页 |
3.3.2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投入 | 第40-41页 |
3.3.3 四川省工业企业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 第41-43页 |
3.3.4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 第43页 |
3.4 四川省研发机构科技成果 | 第43-47页 |
3.4.1 四川省研发机构科技成果的投入 | 第44-46页 |
3.4.2 四川省研发机构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 | 第46-47页 |
3.5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3.5.1 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较低 | 第47页 |
3.5.2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意识较弱 | 第47页 |
3.5.3 科技研究投入经费不足 | 第47-48页 |
第4章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分析 | 第48-52页 |
4.1 四川省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 | 第48页 |
4.2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案例分析 | 第48-50页 |
4.2.1 绵阳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 第48-49页 |
4.2.2 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 | 第49-50页 |
4.3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案例分析 | 第50-51页 |
4.4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策略现存问题 | 第51-52页 |
第5章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策略 | 第52-56页 |
5.1 建立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体系观 | 第52-53页 |
5.1.1 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系统 | 第52-53页 |
5.1.2 建立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体系观 | 第53页 |
5.2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策略 | 第53-56页 |
5.2.1 提高应用型科技成果的产出 | 第53-54页 |
5.2.2 促进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与开发 | 第54页 |
5.2.3 建立和健全高新产品市场体系 | 第54-55页 |
5.2.4 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子系统 | 第55-5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外文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