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3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纳米衍射光栅及其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5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6 本文架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严格耦合波分析建模理论与算法实现 | 第17-31页 |
2.1 RCWA | 第17页 |
2.2 二维周期性纳米结构模型 | 第17-19页 |
2.3 各区域电磁场表达式 | 第19-21页 |
2.4 Toeplitz矩阵和BTTB介电常数矩阵 | 第21-23页 |
2.4.1 李立峰因式分解法则 | 第21-22页 |
2.4.2 Toeplitz矩阵 | 第22页 |
2.4.3 BTTB介电常数矩阵 | 第22-23页 |
2.5 李立峰介电常数矩阵 | 第23-24页 |
2.6 连续条件 | 第24-25页 |
2.7 耦合波方程组 | 第25-29页 |
2.7.1 耦合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 第27-28页 |
2.7.2 边界条件和散射矩阵的应用 | 第28-29页 |
2.8 求解衍射效率 | 第29-30页 |
2.9 RCWA算法的实现流程 | 第30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上表面复合光栅模型和计算结果 | 第31-48页 |
3.1 圆柱形光栅模型 | 第31-36页 |
3.1.1 占空比f对圆柱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周期l对圆柱形光栅结构吸收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3 高度h对圆柱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 圆锥形光栅模型 | 第36-38页 |
3.2.1 周期l对圆锥形光栅结构吸收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光栅高度h对圆锥形光栅结构吸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金字塔形光栅模型 | 第38-40页 |
3.3.1 光栅周期l对金字塔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光栅高度h对金字塔光栅吸收率的影响 | 第40页 |
3.4 周期L=800nm金字塔形光栅模型优化 | 第40-42页 |
3.5 上表面复合光栅结构 | 第42-47页 |
3.5.1 圆柱+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结构 | 第42-44页 |
3.5.2 圆锥+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结构 | 第44-46页 |
3.5.3 金字塔+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结构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下表面背栅模型和计算结果 | 第48-54页 |
4.1 Single-pass吸收和Yablonovitch极限 | 第48页 |
4.2 双光栅模型 | 第48-53页 |
4.2.1 圆柱+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金字塔背栅结构 | 第48-50页 |
4.2.2 圆锥+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金字塔背栅模型 | 第50-51页 |
4.2.3 金字塔+金字塔上表面复合光栅+金字塔背栅模型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总结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