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1.1 选题目的 | 第12页 |
| 1.1.2 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18页 |
| 1.3.1 目标 | 第17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2.1.1 鲜活农产品 | 第19页 |
| 2.1.2 农产品流通 | 第19-20页 |
| 2.2 商品流通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2.3 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演进过程 | 第21-22页 |
| 2.3.1 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21页 |
| 2.3.2 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 2.4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政策依据 | 第22-23页 |
| 3 国内外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23-30页 |
| 3.1 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23-28页 |
| 3.1.1 国外鲜活农产品典型流通模式 | 第23-25页 |
| 3.1.2 国外鲜活农产品典型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 3.1.3 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可以借鉴的经验 | 第26-28页 |
| 3.2 国内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借鉴 | 第28-30页 |
| 3.2.1 国内传统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28页 |
| 3.2.2 国内农产品现代物流园典型案例 | 第28-30页 |
| 3.2.3 国内农产品现代物流园特点分析 | 第30页 |
| 4 潍坊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 第30-44页 |
| 4.1 潍坊市鲜活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 第30-38页 |
| 4.1.1 潍坊市农业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 4.1.2 潍坊发展设施农业体系初步形成 | 第32-36页 |
| 4.1.3 潍坊市鲜活农产品发展状况 | 第36-38页 |
| 4.2 潍坊市鲜活农产品主要流通模式 | 第38-41页 |
| 4.2.1“农户+批发市场”模式 | 第38-39页 |
| 4.2.2“农户+合作社”模式 | 第39-41页 |
| 4.2.3“农户+企业+超市”模式 | 第41页 |
| 4.3 潍坊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 4.3.1 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的问题 | 第41-43页 |
| 4.3.2 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体制问题 | 第43-44页 |
| 5 保障潍坊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高效运行的对策 | 第44-48页 |
| 5.1 构建潍坊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新格局 | 第44-46页 |
| 5.1.1 完善以农批对接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44页 |
| 5.1.2 扩展以农超对接为重点方向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44页 |
| 5.1.3 补充发展直销直供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 | 第44-46页 |
| 5.1.4 积极开拓农产品出.基地引领模式 | 第46页 |
| 5.2 加强组织主体建设 | 第46页 |
| 5.3 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 第46-47页 |
| 5.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第47页 |
| 5.5 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 | 第47页 |
| 5.6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47页 |
| 5.7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47-4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 6.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