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的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12-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 第17-20页 |
·海床地形变化及其对海底管道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完整管道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含缺陷管道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理论及数值方法 | 第22-30页 |
·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理论 | 第22-27页 |
·弹性极限分析理论 | 第22-23页 |
·塑性极限分析理论 | 第23-25页 |
·屈曲极限分析理论 | 第25-27页 |
·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的数值方法 | 第27-28页 |
·数学规划法 | 第27页 |
·增量有限元法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刚性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 第30-37页 |
·刚性跨接管的结构特点 | 第30-31页 |
·刚性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评估的建模方法 | 第31-36页 |
·管壁结构及载荷的模拟 | 第32-35页 |
·裂纹的定义和模拟 | 第35-36页 |
·刚性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评估的准则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含裂纹刚性跨接管位移载荷分析与失效模式评定 | 第37-47页 |
·刚性跨接管位移载荷分析 | 第37-41页 |
·x 向线位移载荷 | 第37-38页 |
·y 向线位移载荷 | 第38-39页 |
·z 向线位移载荷 | 第39-40页 |
·组合位移载荷 | 第40-41页 |
·含裂纹刚性跨接管失效模式评定 | 第41-45页 |
·整体结构压缩失效模式 | 第41-43页 |
·裂纹局部结构失效模式 | 第43-44页 |
·两种失效模式的关系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含裂纹跨接管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第47-72页 |
·概述 | 第47页 |
·数值模拟结果汇总 | 第47-49页 |
·裂纹长度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49-55页 |
·裂纹深度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55-63页 |
·裂纹位置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3-69页 |
·裂纹面内压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