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8页 |
2.1 环境监测管理理论 | 第12-17页 |
2.1.1 环境监测的含义 | 第12页 |
2.1.2 环境监测管理的原则 | 第12-13页 |
2.1.3 环境监测管理的特点 | 第13-15页 |
2.1.4 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5-17页 |
2.2 国外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 | 第17-18页 |
3 H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分析 | 第18-38页 |
3.1 国内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的现状 | 第18-25页 |
3.1.1 核电站环境监测源项分析 | 第18-20页 |
3.1.2 放射性流出物在环境中扩散情况 | 第20-21页 |
3.1.3 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的依据 | 第21-25页 |
3.2 H核电站现行的环境监测体系介绍 | 第25-35页 |
3.2.1 H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的内容 | 第25-32页 |
3.2.2 H核电站相比之前运行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 | 第32-35页 |
3.3 H核电站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3.3.1 监测方案优化措施不到位 | 第36页 |
3.3.2 质量保证工作不够规范化 | 第36-37页 |
3.3.3 监测手段单一 | 第37-38页 |
4 环境监测新体系的构建 | 第38-43页 |
4.1 优化环境监测方案 | 第38-39页 |
4.1.1 根据监测结果减少海生物的监测种类和频率 | 第38-39页 |
4.1.2 选取更具代表性指示生物和分析点位 | 第39页 |
4.1.3 降低气溶胶取样分析的频率 | 第39页 |
4.2 提高质量保证工作规范化 | 第39-41页 |
4.2.1 增加参与外部培训机会 | 第40页 |
4.2.2 建立标准实验室 | 第40页 |
4.2.3 参加实验室比对工作 | 第40-41页 |
4.3 增加环境监测手段 | 第41-43页 |
4.3.1 配备海上自动监测设备和专属取样船 | 第41页 |
4.3.2 配置无人机进行航空监测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