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烟草(菸草)论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烤烟燃烧性和品质的影响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影响烟叶燃烧性的因素第10-15页
        1.1.1 叶片组织结构第10页
        1.1.2 烟叶部位第10页
        1.1.3 烟叶水分第10页
        1.1.4 肥料种类及用量第10-11页
        1.1.5 烟叶化学成分第11-15页
    1.2 烟叶燃烧性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第15-16页
    1.3 河南烟区烟叶燃烧性现状第16页
    1.4 提高烟叶燃烧性的措施第16-17页
    1.5 碱蓬对土壤氯含量影响研究现状第17-19页
        1.5.1 碱蓬生理学特性第17页
        1.5.2 碱蓬在修复土壤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2 引言第19-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24页
    3.1 试验设计第20-21页
        3.1.1 襄城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烟叶品质状况分析第20页
        3.1.2 襄城县烤烟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第20页
        3.1.3 不同种植模式烤烟生长过程中土壤氯钾硫耕层分布及烟株对氯吸收积累规律研究第20页
        3.1.4 烟草—碱蓬种植模式对烟叶品质及燃烧性的影响第20-21页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1-23页
        3.2.1 土壤养分的测定第21页
        3.2.2 耕层土壤取样方法第21页
        3.2.3 土壤养分适宜性评价第21-22页
        3.2.4 土壤肥力适宜性指数第22页
        3.2.5 烟株生长发育状况测定第22页
        3.2.6 物理性状的测定第22页
        3.2.7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第22页
        3.2.8 烟叶硫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3.2.9 烤后烟叶有机钾指数的测定第23页
        3.2.10 烟叶燃烧性的测定第23页
        3.2.11 感官质量鉴定第23页
        3.2.12 经济性状第23页
    3.3 数据分析第23-2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4-48页
    4.1 襄城县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烤后烟叶品质分析第24-31页
        4.1.1 襄城县植烟土壤状况整体分析第24页
        4.1.2 不同种植模式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第24-25页
        4.1.3 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第25-26页
        4.1.4 襄城县不同种植模式植烟土壤氯离子含量分布情况分析第26页
        4.1.5 襄城县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第26-27页
        4.1.6 襄城县烤后烟叶有机钾指数分析第27-28页
        4.1.7 烟叶阴燃时间第28-29页
        4.1.8 烟叶阴燃时间与土壤养分和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灰色关联分析第29页
        4.1.9 烟叶阴燃时间与烟叶有关成分及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第29-31页
    4.2 不同种植模式烤烟生长过程中土壤氯钾硫耕层分布及烟株对氯吸收积累规律分析第31-37页
        4.2.1 不同种植模式大田生育期植烟土壤养分运移规律分析第31-34页
        4.2.2 不同种植模式大田生育期烟株氯离子运移规律分析第34-37页
    4.3 烟草—碱蓬种植模式对烟叶品质及燃烧性的影响第37-48页
        4.3.1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烟株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7-38页
        4.3.2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烟株大田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8-40页
        4.3.3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大田生育期植烟土壤氯钾硫含量的影响第40-42页
        4.3.4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烟株大田生育期氯含量吸收积累的影响第42-43页
        4.3.5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及燃烧性的影响第43-44页
        4.3.6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烤后烟叶有机钾指数的影响第44页
        4.3.7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第44-45页
        4.3.8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第45-46页
        4.3.9 不同种植模式与碱蓬套种对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第46-48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8-50页
    5.1 对许昌襄城县烟区土壤以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初步评价分析第48页
    5.2 不同模式对土壤K、Cl、S和烟株Cl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5.3 不同模式烟草与碱蓬套种对烟叶燃烧性及品质的影响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7页
英文摘要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易感黑胫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态变化及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植烟土壤特性、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