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第一章 案例介绍以及争议焦点的提出 | 第8-12页 |
| ·案情以及审理经过的介绍 | 第8页 |
| ·上述案例的争议焦点 | 第8-12页 |
| 第二章 关于本案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 | 第12-20页 |
| ·不作为犯罪的概述 | 第12-13页 |
| ·不作为犯罪的起源及概念 | 第12-13页 |
|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 | 第13页 |
|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的概述 | 第13-20页 |
| ·英美法系国家不作为义务来源的相关学说 | 第13-14页 |
| ·大陆法系国家不作为义务来源的相关学说 | 第14-16页 |
| ·我国有关不作为义务来源的学说 | 第16-20页 |
| 第三章 对上述争议的认定以及解决的对策 | 第20-26页 |
| ·宋某不具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救助义务 | 第20-21页 |
| ·宋某的行为构成先行行为 | 第21-23页 |
| ·重大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不能作为不作为犯罪义务的来源 | 第23-24页 |
| ·特定的环境不能引申出作为义务 | 第24页 |
| ·紧密的生活关系和特定的依赖关系不能产生作为义务 | 第24页 |
| ·上述争议的解决对策 | 第24-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 致谢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