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劳动争议裁审衔接的现状 | 第14-19页 |
2.1 案件数量急剧递增,现行裁审衔接遇挑战 | 第14-15页 |
2.2 案件起诉率居高不下,仲裁缺乏权威性 | 第15-17页 |
2.3 裁审结果不一现象严重,上诉率节节攀升 | 第17-19页 |
第3章 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在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30页 |
3.1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上衔接不畅 | 第19-26页 |
3.1.1 裁审受案范围存在差异 | 第19-21页 |
3.1.2 适用时效存在缺陷 | 第21-22页 |
3.1.3 裁审管辖难以衔接 | 第22-23页 |
3.1.4 缺乏统一的证据适用规则 | 第23-25页 |
3.1.5 裁审制度对当事人保护力度不同 | 第25-26页 |
3.2 法律文书的效力衔接不畅 | 第26-30页 |
3.2.1 按撤诉处理后,原仲裁裁决的效力无法认定 | 第27页 |
3.2.2 无异议的部分仲裁裁决的效力难以认定 | 第27-30页 |
第4章 劳动争议裁审制度衔接不畅的成因 | 第30-35页 |
4.1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的整合度不高 | 第30-31页 |
4.2 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缺失 | 第31-33页 |
4.3 仲裁机构与法院缺乏沟通协调机制 | 第33-35页 |
第5章 完善劳动争议裁审衔接的法律对策 | 第35-46页 |
5.1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程序上的衔接 | 第35-41页 |
5.1.1 统一仲裁与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35-36页 |
5.1.2 建立仲裁与诉讼时效的衔接 | 第36-37页 |
5.1.3 建立仲裁与诉讼地域管辖的衔接 | 第37-38页 |
5.1.4 构建统一的证据适用规则 | 第38-40页 |
5.1.5 引入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制度 | 第40-41页 |
5.2 确立仲裁裁决的效力认定规则 | 第41-42页 |
5.2.1 扩大原仲裁裁决恢复效力的适用情形 | 第41页 |
5.2.2 明确仲裁裁决可部分有效和部分无效 | 第41-42页 |
5.3 完善仲裁程序的司法监督机制 | 第42-44页 |
5.3.1 确立司法监督的主体和权限 | 第43页 |
5.3.2 明确司法监督的内容 | 第43-44页 |
5.4 构建仲裁机构与法院的协助机制 | 第44-46页 |
5.4.1 建立仲裁机构对法院的信息共享协助 | 第44-45页 |
5.4.2 建立法院对仲裁机构的保全协助和执行协助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