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残余絮凝剂对SBR系统中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2 国内外对物化法及活性污泥特性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絮凝机理及相关絮凝剂研究概况第19-23页
        1.3.1 絮凝剂絮凝机理分析第19-20页
        1.3.2 相关絮凝剂研究概况第20-23页
    1.4 传质机理第23-30页
        1.4.1 经典的传质理论第24-25页
        1.4.2 反应系统内传质—反应过程分析与讨论第25-27页
        1.4.3 氧的传质机理及数学模型第27-30页
    1.5 研究意义、内容及思路第30-33页
        1.5.1 研究意义第30-31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3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52页
    2.1 实验仪器第33-34页
        2.1.1 实验装置第33-34页
        2.1.2 实验仪器第34页
    2.2 实验试剂第34-35页
    2.3 活性污泥培养过程及方法第35-38页
    2.4 絮凝剂投加浓度确定方法第38-44页
        2.4.1 不同浓度絮凝剂直接处理污水实验第39-40页
        2.4.2 活性污泥存在情况加入不同浓度絮凝剂处理污水实验第40-44页
    2.5 相关参数测定方法第44-52页
        2.5.1 活性污泥EPS提取及测定第44-46页
        2.5.2 TTC-脱氢酶活性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第46-48页
        2.5.3 ATP测定第48-49页
        2.5.4 k_La的确定第49-51页
        2.5.5 相关系数的计算第51页
        2.5.7 其他参数测定第51-52页
第3章 残余絮凝剂对SBR系统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第52-60页
    3.1 残余絮凝剂对SBR系统中污泥特性的影响第52-54页
    3.2 残余絮凝剂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4-55页
    3.3 残余絮凝剂对TP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5-57页
    3.4 残余絮凝剂对NH_4~+-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活性的影响机理第60-85页
    4.1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增殖影响第60-66页
        4.1.1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影响第61-64页
        4.1.2 残余PFS、CPAM对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增殖影响的动力学分析第64-66页
    4.2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第66-70页
        4.2.1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66-68页
        4.2.2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第68-70页
    4.3 残余絮凝剂对活性污泥EPS及其组分的影响第70-78页
        4.3.1 残余絮凝剂对EPS总量的影响第72-74页
        4.3.2 残余PFS、CPAM对EPS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74-75页
        4.3.3 残余PFS、CPAM对EPS中多糖含量的影响第75-76页
        4.3.4 残余PFS、CPAM对EPS中蛋白质/多糖的影响第76-78页
    4.4 残余絮凝剂对SBR系统k_La影响研究第78-83页
        4.4.1 残余PAC对SBR系统k_La影响的综合分析第79-81页
        4.4.2 残余PFS、CPAM对SBR系统K_La影响的综合分析第81-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浓度控制分析第85-93页
    5.1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临界浓度的确定第85-88页
        5.1.1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临界浓度分析第85-86页
        5.1.2 PAC系统中残余PAC临界浓度的确定第86页
        5.1.3 PFS系统中残余PFS临界浓度的确定第86-87页
        5.1.4 CPAM系统中残余CPAM临界浓度的确定第87-88页
    5.2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浓度的控制分析第88-91页
        5.2.1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浓度的分布特征第88-89页
        5.2.2 影响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浓度的主要因素第89页
        5.2.3 残余絮凝剂在SBR系统中浓度的控制第89-91页
    5.3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结论第93-95页
    展望第95-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水污染刑法控制研究
下一篇:夫夷河水污染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