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2.1 锁模原理 | 第14-15页 |
1.2.2 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15-18页 |
1.2.3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18-22页 |
1.2.4 混合锁模光纤激光器 | 第22-23页 |
1.2.5 基于其他技术锁模的光纤激光器 | 第23-24页 |
1.3 超连续谱光纤激光器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4 论文的选题意义、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1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27页 |
1.4.2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9页 |
第二章 SESAM耗散孤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 第39-63页 |
2.1 耗散孤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基础 | 第39-47页 |
2.2 耗散孤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7-52页 |
2.2.1 泵浦功率对锁模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49-51页 |
2.2.2 光纤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对锁模工作状态的影响 | 第51-52页 |
2.3 耗散孤子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52-59页 |
2.3.1 实验装置 | 第52-54页 |
2.3.2 稳定耗散孤子锁模状态的产生 | 第54-55页 |
2.3.3 三种可切换工作状态的产生 | 第55-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第三章 基于SESAM的孤子对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研究 | 第63-85页 |
3.1 孤子对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 第64-75页 |
3.1.1 实验装置 | 第64-65页 |
3.1.2 孤子对三种可切换锁模工作状态的产生 | 第65-73页 |
3.1.3 稳定的孤子对锁模工作状态 | 第73-75页 |
3.2 孤子对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新型动态光谱的研究 | 第75-79页 |
3.2.1 实验结果 | 第76-77页 |
3.2.2 理论仿真 | 第77-79页 |
3.3 对实验现象的探究 | 第79-81页 |
3.3.1 验证性实验 | 第79-80页 |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第四章 高功率蓝光增强型超连续谱产生的研究 | 第85-115页 |
4.1 超连续谱产生的基础理论 | 第86-89页 |
4.1.1 几种重要的非线性效应 | 第86-87页 |
4.1.2 光子晶体光纤 | 第87-89页 |
4.2 高功率蓝光增强型超连续谱产生的实验 | 第89-109页 |
4.2.1 超连续谱产生的种子源激光器 | 第89-100页 |
4.2.2 超连续谱产生的实验装置 | 第100-102页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9页 |
4.3 皮秒脉冲压缩的实验研究 | 第109-111页 |
4.3.1 光栅对的压缩原理 | 第109-110页 |
4.3.2 基于闪耀光栅对压缩皮秒脉冲的实验装置 | 第110页 |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0-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5.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5-116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5.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7-119页 |
附录 缩略词 | 第119-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