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扰动悬浮除藻技术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环境因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12-15页 |
1.3 藻类的去除技术 | 第15-19页 |
1.3.1 物理法 | 第15-16页 |
1.3.2 化学法 | 第16-17页 |
1.3.3 生物法 | 第17-19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试验用底泥和上覆水 | 第21页 |
2.1.2 底泥和上覆水的理化性质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2.2.1 不同扰动强度下除藻效果试验 | 第21-22页 |
2.2.2 不同扰动时间下除藻效果试验 | 第22页 |
2.2.3 不同扰动频率下除藻效果试验 | 第22-23页 |
2.2.4 扰动参数最优化组合正交试验 | 第23页 |
2.2.5 底泥扰动对不同种属藻类的去除效果试验 | 第23页 |
2.2.6 SEM扫描观察扰动前后藻细胞变化试验 | 第23页 |
2.2.7 底泥扰动与混凝工艺联用除藻效果试验 | 第23-2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2.3.1 上覆水中藻类叶绿素a的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2 上覆水中藻的光合作用活性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3.3 样品其他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4 叶绿素a去除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2.3.5 实验装置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扰动参数对上覆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影响 | 第27-45页 |
3.1 扰动强度对上覆水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27-34页 |
3.1.1 扰动过程中上覆水中水质参数的变化 | 第27-29页 |
3.1.2 扰动强度对上覆水中藻类生长的影响 | 第29-34页 |
3.2 扰动时间对上覆水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4-38页 |
3.3 扰动频率对上覆水除藻效果的影响 | 第38-42页 |
3.4 扰动参数最优化组合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不同种属藻类的去除效果 | 第45-51页 |
4.1 扰动过程中上覆水水质参数的变化 | 第45-46页 |
4.2 底泥扰动的除藻效果 | 第46-48页 |
4.3 扰动前后藻细胞形态的SEM扫描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底泥扰动与混凝工艺联用除藻试验 | 第51-58页 |
5.1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 | 第51-53页 |
5.2 以聚合硫酸铁为混凝剂 | 第53-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