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普惠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普惠金融服务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页 |
2.1.2 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框架及作用 | 第16-17页 |
2.2 普惠金融服务的实现路径 | 第17-18页 |
2.3 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2.3.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3.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8-20页 |
2.3.3 弱势群体理论 | 第20-21页 |
2.3.4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1-22页 |
2.3.5 长尾理论 | 第22页 |
2.3.6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湖南隆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第25-43页 |
3.1 湖南隆回农商银行简介 | 第25页 |
3.2 湖南隆回农商银行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SWOT分析 | 第25-27页 |
3.2.1 内部条件 | 第26-27页 |
3.2.2 外部环境 | 第27页 |
3.3 湖南隆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现状 | 第27-35页 |
3.3.1 评级授信管理 | 第28-31页 |
3.3.2 金融产业扶贫管理 | 第31-33页 |
3.3.3 特色产业管理 | 第33-34页 |
3.3.4 互联网金融服务管理 | 第34-35页 |
3.4 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5-43页 |
3.4.1 评级授信部分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3.4.2 信贷后续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4.3 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 第40-43页 |
第4章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具体举措 | 第43-49页 |
4.1 优化信用评级体系的管理 | 第43-44页 |
4.2 严格后续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4.2.1 强化责任机制,明确贷后管理责任 | 第44-45页 |
4.2.2 成立专职贷后管理调查队伍,加大人员的管理力度 | 第45页 |
4.2.3 优化授信审批管理结构 | 第45-46页 |
4.3 优化服务质量体系管理 | 第46-49页 |
4.3.1 实行差异优质服务管理 | 第46页 |
4.3.2 系统人员素质管理 | 第46-47页 |
4.3.3 优化电子银行质量服务管理 | 第47-49页 |
第5章 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49-55页 |
5.1 加强人力资源配置 | 第49页 |
5.2 提升自身风险管控能力 | 第49-52页 |
5.2.1 改善资产质量 | 第50-52页 |
5.2.2 进一步优化各部门风险控制的主动性 | 第52页 |
5.3 加强财务管理与核算 | 第52-53页 |
5.4 营销策略保障 | 第53-54页 |
5.5 构建普惠金融生态环境的配套建设平台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