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第一节 水质检测概述 | 第14页 |
| 第二节 氨氮和COD检测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第三节 流动分析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常规水质氨氮和COD检测方法改进 | 第20-32页 |
| 第一节 常规水质氨氮检测方法改进 | 第20-23页 |
| 1 引言 | 第20页 |
| 2 实验原理和步骤 | 第20-21页 |
| 3 酸度对氨氮测定的影响 | 第21-22页 |
| 4 馏出液体积对氨氮测定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常规水质COD检测方法改进 | 第23-29页 |
| 1 引言 | 第23页 |
| 2 催化剂为硫酸锰的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 2.1 分析试剂配制 | 第23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2.3 选用催化剂为硫酸锰的可行性比对 | 第24页 |
| 2.4 水样精密度分析 | 第24-25页 |
| 2.5 水样加标回收率分析 | 第25页 |
| 3 催化剂为硫酸铜的对比分析 | 第25-29页 |
| 3.1 分析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 3.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 3.3 选用催化剂为硫酸铜的可行性比对 | 第26-27页 |
| 3.4 水样精密度分析 | 第27-28页 |
| 3.5 水样加标回收率分析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气泡间隔流动分析 | 第32-40页 |
| 第一节 气泡间隔流动分析特点 | 第32页 |
| 第二节 气泡间隔流动分析仪构造 | 第32-35页 |
| 第三节 气泡间隔流动分析数据处理 | 第35-37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气泡间隔流动法同时分析氨氮和COD含量探讨 | 第40-54页 |
| 第一节 引言 | 第40-41页 |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 1 实验原理 | 第41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 3 COD测定所需化学试剂 | 第41-42页 |
| 4 测定氨氮含量化学试剂 | 第42页 |
| 5 水样前处理 | 第42-43页 |
| 6 分析废液处理 | 第43-44页 |
| 7 实验条件及流程分布图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气泡间隔流动法测定水质精密度与准确度验证 | 第45-51页 |
| 1 标准曲线 | 第45页 |
| 2 气泡间隔流动法测定水质数据准确性探讨 | 第45-48页 |
| 3 传统分析方法和气泡间隔流动法测定结果对比实验..374 气泡间隔流动法加入标准样品后回收率 | 第48-51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