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形象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绪论第10-17页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2.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 网络舆情研究综述第13-14页
        2. 地方政府形象研究综述第14-15页
    (三)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内容第15页
        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创新之处第16-17页
二、网络舆情、政府形象及网络舆情生态的理论研究第17-30页
    (一) 网络舆情第17-19页
        1. 舆情的概念第17页
        2. 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第17-19页
    (二) 政府形象第19-22页
        1. 政府形象的含义和构成第19-20页
        2. 县级政府形象属性第20-21页
        3. “互联网+真”时代塑造地方政府形象的重要意义第21-22页
    (三) 网络舆情生态研究第22-30页
        1. 网络舆情传播载体研究第22-25页
        2. 网络舆情主要角色主体第25-27页
        3. 网络舆情热点研究——以2016年度社会热点事件网络舆情报告为例第27-30页
三、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形象的作用第30-34页
    (一) 县级政府利用网络舆情树立形象的现状分析第30-31页
    (二) 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形象的作用第31-32页
        1. 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形象的正面作用第31-32页
        2. 网络舆情对县级政府形象的负面作用第32页
    (三) 大数据时代“网络政治”对现实政治的影响第32-34页
四、网络舆情事件对地方政府形象的影响——以2017年“穿山甲事件”和“山东聊城辱母事件”为典型案例第34-43页
    (一) 2017年“穿山甲事件”第34-37页
        1. “穿山甲事件”起因和经过第34页
        2. “穿山甲事件”地方政府作出表态第34-35页
        3. 网民对政府官方关于“穿山甲事件”的回应和表态存有强烈质疑第35-36页
        4. “穿山甲事件”对政府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第36-37页
    (二) 2017年“山东聊城辱母事件”第37-39页
        1. “山东聊城辱母事件”起因经过第37页
        2. 网络媒体助推“山东聊城辱母事件”舆情发酵第37-38页
        3. 网民对于“山东聊城辱母事件”法院判决表示强烈愤慨第38-39页
        4. “山东聊城辱母事件”对政府和公检法机关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第39页
    (三) 县级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39-43页
        1. 缺乏完善的网络舆情沟通协调机制第39-40页
        2. 政府信息发布丧失“权威”特性第40-41页
        3. 对网络舆情缺乏引导第41-43页
五、网络舆情中县级政府提升形象的具体策略第43-51页
    (一) 加强应对新媒体能力,完善网络舆情沟通协调机制第43-45页
        1. 遵循“第一时间”原则第43-44页
        2. 发挥第三方“正能量”第44页
        3. 构建网络发言人平台与“网络发言人”制度第44-45页
    (二) 创新政务新媒体建设,增强信息发布权威性第45-49页
        1. 启动政务“云服务”、“云产品”建设第46-47页
        2. 促进政务微博“矩阵化”发展第47页
        3. 创新手机客户端新媒体互动功能第47-48页
        4. 提升新媒体政务信息质量第48-49页
    (三) 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第49-51页
        1. 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第49页
        2.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藿香和黄连主要活性成分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下一篇:活血化瘀法对肝癌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