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6页 |
1.1 红麻概况 | 第12-13页 |
1.2 植物雄性不育简介 | 第13-14页 |
1.3 植物雄性不育内源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雄性不育生长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2 雄性不育赤霉素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3 雄性不育脱落酸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TIR1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5 PDI(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1 PDI是一种酶——氧化还原和异构酶 | 第21页 |
1.5.2 PDI是分子伴侣 | 第21-22页 |
1.5.3 红麻PDI的研究进展 | 第22页 |
1.6 红麻雄性不育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红麻转非全长HcPDIL5-2a诱导的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的变化 | 第26-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2.1.3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2.1 标准样品的配制 | 第26-27页 |
2.2.2 红麻内源激素的提取 | 第27页 |
2.2.3 固相萃取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2.3.1 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28-29页 |
2.3.2 内源激素的定性 | 第29页 |
2.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9-31页 |
2.3.4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 第31-32页 |
2.3.5 方法回收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3.6 样品的测定 | 第32-33页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33-36页 |
第三章 红麻TIR1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 | 第36-78页 |
3.1 材料、试剂及实验器材 | 第36页 |
3.1.1 材料 | 第36页 |
3.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57页 |
3.2.1 红麻DNA和RNA的提取 | 第36-40页 |
3.2.2 红麻TIR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5页 |
3.2.3 RT-qPCR分析HcTI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45-47页 |
3.2.4 HcTIR1基因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3.2.5 红麻TIR1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48-52页 |
3.2.6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 | 第52-5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7-76页 |
3.3.1 红麻总RNA和cDNA质量检测 | 第57页 |
3.3.2 红麻TIR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65页 |
3.3.3 HcTI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 | 第65-67页 |
3.3.4 HcTIR1基因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7-69页 |
3.3.5 HcTIR1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69-73页 |
3.3.6 HcTIR1基因转化烟草 | 第73-76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76-78页 |
3.4.1 红麻TIR1基因的克隆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76页 |
3.4.2 HcTIR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 第76-77页 |
3.4.3 HcTIR1基因超量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77-78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78-79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4.2 创新点 | 第78页 |
4.3 问题和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