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政府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资源 | 第18-19页 |
2.1.2 旅游资源 | 第19-20页 |
2.1.3 政府职能 | 第20-21页 |
2.2 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原则 | 第21-22页 |
2.2.1 整体优化原则 | 第21页 |
2.2.2 区域协调性原则 | 第21-22页 |
2.2.3 区域整体化原则 | 第22页 |
2.2.4 互利互惠平等原则 | 第22页 |
2.3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3.1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 第22-23页 |
2.3.2 资源产业经济学 | 第23-24页 |
2.3.3 资源的开发理论 | 第24-25页 |
2.3.4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7页 |
第3章 望城区政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3.1 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 | 第27-31页 |
3.1.1 旅游资源概况 | 第27-28页 |
3.1.2 旅游区位 | 第28-30页 |
3.1.3 交通条件 | 第30-31页 |
3.1.4 知名度 | 第31页 |
3.2 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况 | 第31-33页 |
3.2.1 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 第31-32页 |
3.2.2 旅游发展的区域特征 | 第32-33页 |
3.3 影响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3-37页 |
3.3.1 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3.3.2 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34-37页 |
第4章 国内其它区域政府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37-46页 |
4.1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实践 | 第37-38页 |
4.2 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 | 第38-41页 |
4.2.1 地质旅游资源开发 | 第38-40页 |
4.2.3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 第40-41页 |
4.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实践 | 第41-44页 |
4.3.1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第41-42页 |
4.3.2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 第42-43页 |
4.3.3 乡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 第43-44页 |
4.4 国内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启示 | 第44-46页 |
第5章 望城区政府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与思考 | 第46-56页 |
5.1 确立望城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 | 第46-47页 |
5.1.1 绿化构建理念 | 第46页 |
5.1.2 资源有价理念 | 第46-47页 |
5.1.3 市场导向原则 | 第47页 |
5.2 优化设计望城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 | 第47-51页 |
5.2.1 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布局 | 第47-49页 |
5.2.2 客源市场优化分析 | 第49-50页 |
5.2.3 望城区区域旅游整体设计 | 第50-51页 |
5.3 健全旅游市场投资环境及政府旅游管理体制 | 第51-53页 |
5.3.1 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 第51-52页 |
5.3.2 创新投融资策略 | 第52页 |
5.3.3 健全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5.3.4 注重旅游人才培养 | 第53页 |
5.4 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第53-56页 |
5.4.1 正确处理好望城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 第53-54页 |
5.4.2 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区域规划的有机结合 | 第54页 |
5.4.3 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综合开发与整合 | 第54-55页 |
5.4.4 转变政府角色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