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美好乡村建设中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安徽省大浦新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第9-12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安排第12页
        1.3.2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第12-14页
2 主要概念分析第14-1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4页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第14-15页
        2.1.3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15-16页
    2.2 美好乡村建设与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关系第16-18页
        2.2.1 村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设主体第16-17页
        2.2.2 村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载体第17页
        2.2.3 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培育是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第17-18页
3 村民价值观培育现状调查——以大浦新村为例第18-29页
    3.1 调查对象第18页
    3.2 调查方式第18页
    3.3 调查过程第18页
    3.4 调查内容第18-19页
        3.4.1 问卷调查第18-19页
    3.5 调查结果分析第19-27页
        3.5.1 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的分析第19-26页
        3.5.2 农村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方针的贯彻实施情况分析第26-27页
    3.6 村民价值观现状分析第27-29页
4 影响村民价值观培育相关因素分析第29-34页
    4.1 内在原因第29-32页
        4.1.1 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第29-30页
        4.1.2 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第30页
        4.1.3 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第30-31页
        4.1.4 村民信念模糊第31-32页
    4.2 外在原因第32-34页
        4.2.1 外来价值观念的冲击第32页
        4.2.2 农村基层组织宣传不力,价值观培育方式单一第32-33页
        4.2.3 社会转型期影响价值观培育第33-34页
5 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第34-38页
    5.1 作为接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村民自身第34-35页
        5.1.1 加强村民文化教育,提高村民受教育水平第34页
        5.1.2 贴近村民实际需求,提高村民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第34-35页
    5.2 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政府第35-36页
        5.2.1 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35页
        5.2.2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将先进文化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第35-36页
    5.3 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基层政权第36-38页
        5.3.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村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领导作用第36页
        5.3.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村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组织作用第36页
        5.3.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对村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管理作用第36-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研究--以淮南市谢家集区孙庙乡柯湖村为例
下一篇: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