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3.1 持续经营风险定义综述 | 第12页 |
1.3.2 持续经营风险动因理论综述 | 第12-14页 |
1.3.3 持续经营风险处理策略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9页 |
2 持续经营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三因素模型 | 第19页 |
2.2 企业持续经营状态矩阵 | 第19-21页 |
3 企业持续经营风险应对方案 | 第21-27页 |
3.1 持续经营风险应对原则 | 第21页 |
3.1.1 时间第一原则 | 第21页 |
3.1.2 协作原则 | 第21页 |
3.1.3 沟通原则 | 第21页 |
3.2 持续经营风险解决措施 | 第21-27页 |
3.2.1 持续经营风险初期的应对措施 | 第22-24页 |
3.2.2 持续经营风险恶化期的应对措施 | 第24-27页 |
4 汽车销售行业的持续经营风险分析及应对 | 第27-33页 |
4.1 汽车经销商陷入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4.1.1 体制因素造就库存积压 | 第27-28页 |
4.1.2 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 第28页 |
4.1.3 厂商网络拓展过快 | 第28页 |
4.2 在生存压力的迫使下,如何度过危机 | 第28-33页 |
4.2.1 压缩资本支出 | 第28页 |
4.2.2 加强库存管理 | 第28-29页 |
4.2.3 生产厂商和经销商互相密切配合 | 第29-30页 |
4.2.4 汽车金融公司和经销商密切结合 | 第30-31页 |
4.2.5 加大力度持续拓展后市场 | 第31-33页 |
5 基于三因素模型的A公司持续经营风险分析 | 第33-47页 |
5.1 A公司背景介绍 | 第33-34页 |
5.1.1 公司渊源 | 第33页 |
5.1.2 组织结构 | 第33页 |
5.1.3 A公司盈利模式 | 第33-34页 |
5.2 A公司财务质地问题分析 | 第34-43页 |
5.2.1 营运资金管理薄弱造成企业资金流失 | 第34-38页 |
5.2.2 成本费用过高 | 第38-40页 |
5.2.3 债务负担重 | 第40-43页 |
5.3 各分子公司亏损严重盈利能力差 | 第43-45页 |
5.3.1 经营质量恶化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5.3.2 经营质量恶化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5.4 A公司治理相对欠缺导致部分客户流失 | 第45页 |
5.4.1 公司人员频繁变动 | 第45页 |
5.4.2 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45页 |
5.5 总结 | 第45-47页 |
6 持续经营模式下A公司问题解决对策及方案实施 | 第47-67页 |
6.1 盘活资产存量对策 | 第47-49页 |
6.1.1 灵活策略加速存货周转 | 第47-48页 |
6.1.2 加大逾期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 第48-49页 |
6.2 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对策 | 第49-51页 |
6.2.1 解决A公司与商业信用有关的负债的对策 | 第49页 |
6.2.2 解决A公司与应交应付款项相关负债的对策 | 第49-50页 |
6.2.3 解决A公司与借款有关负债的对策 | 第50-51页 |
6.3 拆迁压力下保品牌的对策 | 第51-52页 |
6.3.1 寻找合作经销商 | 第51页 |
6.3.2 部分维修、精品装饰业务外包 | 第51-52页 |
6.4 发展A公司后市场业务的对策 | 第52-53页 |
6.4.1 发展延保业务 | 第52页 |
6.4.2 发展二手车销售业务 | 第52页 |
6.4.3 控制维修保养服务的流失率 | 第52-53页 |
6.5 改变商业模式——线上线下融合经营 | 第53页 |
6.6 留住客户 | 第53-57页 |
6.6.1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53-55页 |
6.6.2 别让“不正当”收费送走客户 | 第55页 |
6.6.3 别“冷落”忠诚客户 | 第55-56页 |
6.6.4 停车会员式 | 第56-57页 |
6.7 生存模式下解决A公司问题的方案实施 | 第57-67页 |
6.7.1 持续经营下的资金缺口测算 | 第57-59页 |
6.7.2 压缩资本支出 | 第59-63页 |
6.7.3 拓宽融资渠道,充足现金流 | 第63-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