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关于国际货币选择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1.2.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变动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 国际货币选择理论 | 第21-23页 |
2.1.1 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 | 第21-22页 |
2.1.2 国际结算货币选择理论 | 第22-23页 |
2.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变动的影响机制 | 第23-25页 |
2.2.1 货币成本路径 | 第24页 |
2.2.2 货币风险路径 | 第24页 |
2.2.3 企业谈判能力路径 | 第24-25页 |
2.2.4 货币发行国地位路径 | 第25页 |
2.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的内涵 | 第25-26页 |
第3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3.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3.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现状 | 第27-30页 |
3.2.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的现状 | 第27-28页 |
3.2.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的特点 | 第28-29页 |
3.2.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带来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3.1 境外人民币规模不足 | 第30页 |
3.3.2 人民币结算风险较大 | 第30-31页 |
3.3.3 贸易企业话语权不足 | 第31页 |
3.3.4 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 | 第31-33页 |
第4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失衡实证研究 | 第33-43页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33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4.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4-35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35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5-41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35-36页 |
4.3.2 协整检验 | 第36-37页 |
4.3.3 VAR滞后阶数选择 | 第37页 |
4.3.4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37-38页 |
4.3.5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8-40页 |
4.3.6 方差分解 | 第40-41页 |
4.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5.1 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 | 第43-44页 |
5.2 确保人民币币值合理稳定 | 第44-45页 |
5.3 以差异性产品投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 第45页 |
5.4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扩大贸易市场份额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