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3.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创新点 | 第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符号学理论依据及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生成的语境 | 第14-20页 |
(一) 符号学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能指与所指 | 第14页 |
2. 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语构、语义和语用 | 第14-15页 |
3. 服饰纹样的符号学特征 | 第15页 |
(二) 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境 | 第15-20页 |
1. 侗族的生存环境 | 第15-16页 |
2. 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境生成 | 第16-20页 |
二、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构分析 | 第20-41页 |
(一) 侗族服饰纹样的语构意义 | 第20页 |
(二) 侗族服饰纹样的语构分析 | 第20-36页 |
1. 纹样分类 | 第20-27页 |
2. 图案色彩 | 第27-30页 |
3. 图形结构 | 第30-31页 |
4. 制作工艺 | 第31-36页 |
(三) 侗族服饰纹样符号的美学解析 | 第36-41页 |
1. 形式美法则 | 第36-37页 |
2. 美学特征 | 第37-41页 |
三、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义阐释 | 第41-47页 |
(一) 侗族服饰纹样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 第41-43页 |
1. 自然环境对侗族服饰纹样语义的影响 | 第41-42页 |
2. 社会环境对侗族服饰纹样语义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二) 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内涵语义解读 | 第43-47页 |
1. 图腾象征 | 第43-44页 |
2. 文化内涵解读 | 第44-45页 |
3. 民族情感与信仰 | 第45-47页 |
四、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用研究 | 第47-56页 |
(一) 侗族服饰纹样语境对语用的影响 | 第47页 |
(二) 侗族服饰纹样的语用研究 | 第47-54页 |
1. 侗族服饰纹样视觉符号的语用主体 | 第48-52页 |
2. 符号语言应用传播的途径 | 第52页 |
3. 侗族服饰纹样符号语言交流中的语义解码 | 第52-54页 |
(三) 侗族服饰纹样设计的语用失误 | 第54-56页 |
1. 忽视语义的传达 | 第54页 |
2. 现代化所带来的冲击 | 第54-56页 |
五、侗族服饰纹样符号学应用方法探析 | 第56-70页 |
(一) 符号元素的提取 | 第56-58页 |
(二) 语义的时代延伸及转换 | 第58-60页 |
(三) 语构的选择与重构 | 第60-62页 |
1. 抽象概括 | 第60-61页 |
2. 打散重构 | 第61-62页 |
3. 重复添加 | 第62页 |
(四)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形式 | 第62-70页 |
1. 应用方法的归纳 | 第63-65页 |
2.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 第65-70页 |
六、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研究 | 第70-83页 |
(一) 符号学视角下侗族服饰纹样的再创设计 | 第70-75页 |
1. 造型的再创设计 | 第70-72页 |
2. 构图的再创设计 | 第72-74页 |
3. 色彩的再创设计 | 第74-75页 |
(二) 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 | 第75-83页 |
1. 语用的选择 | 第75页 |
2. 语义的传达 | 第75-76页 |
3. 语构的设计 | 第76-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注释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