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深层有效碎屑岩储集层发育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题目来源第12页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15页
        1.3.1 深层优质碎屑岩储集层研究第13页
        1.3.2 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下成岩作用研究第13-14页
        1.3.3 研究区成岩相研究第14-15页
        1.3.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1.4.1 饶阳凹陷层序格架控制下的成岩演化模式第15页
        1.4.2 饶阳凹陷中深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第15-16页
        1.4.3 饶阳凹陷中深层测井成岩相研究第16页
        1.4.4 中深部有效储集层发育机理第16-17页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7页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7-18页
    1.7 主要认识与成果第18-21页
第2章 冀中坳陷区域地质概况第21-29页
    2.1 区域构造特征第22-24页
    2.2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地层发育特征第24-27页
    2.3 饶阳凹陷生储盖组合特征第27页
    2.4 饶阳凹陷油气勘探现状第27-29页
第3章 砂岩岩石学特征及储集特征研究第29-49页
    3.1 岩石学特征定量方法第29-33页
    3.2 储集特征第33-41页
        3.2.1 储集物性特征第33-36页
        3.2.2 储集空间类型第36-41页
    3.3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第41-47页
        3.3.1 压实作用第41页
        3.3.2 胶结作用第41-45页
        3.3.3 溶蚀作用第45-46页
        3.3.4 破裂作用第46-47页
    3.4 成岩演化序列与孔隙演化史第47-49页
第4章 饶阳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演化模式第49-62页
    4.1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第49-51页
    4.2 层序界面对成岩作用的控制第51-53页
    4.3 饶阳凹陷不同体系域内成岩作用差异第53-58页
        4.3.1 低位体系域第54-57页
        4.3.2 湖侵体系域第57页
        4.3.3 高位体系域第57-58页
    4.4 饶阳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内成岩作用演化模式第58-62页
第5章 饶阳凹陷基于成岩相的致密砂岩储层区域评价第62-75页
    5.1 饶阳凹陷成岩相划分第62-65页
        5.1.1 压实致密相第63页
        5.1.2 碳酸盐胶结相第63-64页
        5.1.3 粘土矿物充填相第64页
        5.1.4 不稳定组分溶蚀相第64页
        5.1.5 中等压实弱胶结相第64-65页
    5.2 饶阳凹陷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及测井识别方法第65-70页
    5.3 测井曲线约束下的成岩相垂向预测第70-75页
第6章 中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及主控因素第75-95页
    6.1 全球深层优质砂岩发育机理第75-79页
        6.1.1 颗粒薄膜第75-76页
        6.1.2 早期油气充注第76-77页
        6.1.3 孔隙流体超压第77页
        6.1.4 次生孔隙第77-78页
        6.1.5 盐岩发育第78-79页
    6.2 饶阳凹陷中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机理第79-95页
        6.2.1 砂岩成份和结构结构成熟度对优质储层的控制第81-84页
        6.2.2 早期油气充注对优质储层的控制第84-90页
        6.2.3 早期地层超压抑制压实作用、保护原生孔隙第90-91页
        6.2.4 成岩作用与成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第91-95页
第7章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级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磁性Fe3O4/金纳米簇/介孔二氧化硅载药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