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EMB系统概述 | 第14-15页 |
1.3 EMB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EMB系统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4.1 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1.4.2 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EMB系统执行器总体设计及三维建模 | 第22-38页 |
2.1 EMB系统的功能以及总体设计要求 | 第22-23页 |
2.2 EMB系统制动器执行器方案的选择 | 第23-26页 |
2.2.1 直流力矩电机的选择 | 第24页 |
2.2.2 减速增矩机构的选择 | 第24-25页 |
2.2.3 运动转换装置的选择 | 第25-26页 |
2.2.4 EMB系统执行器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26页 |
2.3 EMB执行器选型设计 | 第26-36页 |
2.3.1 目标车型制动效能校核 | 第28-31页 |
2.3.2 滚珠丝杠副选型设计 | 第31-33页 |
2.3.3 力矩电机的选型 | 第33-34页 |
2.3.4 行星齿轮减速器选型设计 | 第34-36页 |
2.4 EMB系统三维建模 | 第36-3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37-38页 |
3 EMB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8-52页 |
3.1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38-40页 |
3.1.1 多体动力学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3.1.2 刚柔耦合模型建立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3.2 制动盘和制动块模态中性文件的建立 | 第40-43页 |
3.2.1 模态中性文件理论基础 | 第41页 |
3.2.2 制动盘模态中性文件的建立 | 第41-42页 |
3.2.3 制动块模态中性文件的建立 | 第42-43页 |
3.3 EMB系统执行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49页 |
3.3.1 ADAMS中柔性体的导入并校验 | 第43-44页 |
3.3.2 ADAMS中刚性体的导入并装配 | 第44-45页 |
3.3.3 EMB刚柔耦合系统施加约束 | 第45-46页 |
3.3.4 EMB刚柔耦合系统施加载荷 | 第46-49页 |
3.4 整车等效转动惯量的计算 | 第49-50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50-52页 |
4 EMB系统制动性能动力学仿真及试验分析 | 第52-66页 |
4.1 汽车EMB系统制动过程分析 | 第52-53页 |
4.2 电机动态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4.3 EMB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 第54-57页 |
4.3.1 消除制动间隙阶段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3.2 制动力持续作用阶段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4 EMB系统试验台的搭建以及性能测试 | 第57-65页 |
4.4.1 试验台的方案设计 | 第57-58页 |
4.4.2 试验台硬件的选型 | 第58-60页 |
4.4.3 试验台的搭建 | 第60-61页 |
4.4.4 EMB系统执行器性能测试实验 | 第61-65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65-66页 |
5 EMB系统制动稳定性分析 | 第66-80页 |
5.1 EMB系统制动稳定性的理论基础 | 第66-69页 |
5.2 摩擦副特性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 第69-75页 |
5.3 制动力矩波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77-8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