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页 |
2.3 植被概况 | 第22-23页 |
3 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3.2 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3.2.1 校正 | 第23-24页 |
3.2.2 图像融合 | 第24-25页 |
4 植被信息的提取及结果分析 | 第25-43页 |
4.1 分类体系的确定 | 第25页 |
4.2 基于面向对象分析技术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 | 第25-26页 |
4.3 物候信息-面向对象相结合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 | 第26-33页 |
4.3.1 植被物候特征及参数提取 | 第26-29页 |
4.3.2 引入物候信息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 第29-33页 |
4.4 分类方法的精度评价 | 第33-37页 |
4.5 分类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5 垦利县植被时空变化监测 | 第43-54页 |
5.1 2004-2008年植被类型的数量变化 | 第43-45页 |
5.2 2008-2013年植被类型的数量变化 | 第45-47页 |
5.3 2004-2013年植被变化趋势 | 第47-49页 |
5.4 植被空间分布变化 | 第49-52页 |
5.5 植被变化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7页 |
6.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 第54-55页 |
6.2 创新 | 第55页 |
6.3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