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管道保护软件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海底管线的广泛应用 | 第9页 |
1.2 海底管线面临的危险 | 第9-10页 |
1.3 海底管道的信息化管理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5 研究课题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6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船舶型式与锚重 | 第15-25页 |
2.1 船舶型式 | 第15页 |
2.2 锚设计与锚重 | 第15-24页 |
2.3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锚陷深与拖曳长度 | 第25-34页 |
3.1 海底油气管道与抛锚破坏 | 第25-28页 |
3.2 锚的着地速度计算 | 第28-31页 |
3.3 多种类型土壤层锚陷深计算 | 第31页 |
3.4 锚拖曳长度计算 | 第31-32页 |
3.5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33页 |
3.6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挖沟边坡稳定性 | 第34-47页 |
4.1 海底管道挖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34-45页 |
4.1.1 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 | 第34-38页 |
4.1.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38-39页 |
4.1.3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概率方法 | 第39-41页 |
4.1.4 简易公式估算法 | 第41页 |
4.1.5 Talor稳定性图表法 | 第41-45页 |
4.2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页 |
4.3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抛锚冲击分析 | 第47-55页 |
5.1 抛锚冲击分析 | 第47-50页 |
5.1.1 锚泊冲击能量 | 第47-49页 |
5.1.2 附加质量冲击能量 | 第49-50页 |
5.2 回填层能量吸收 | 第50-51页 |
5.2.1 块石回填能量吸收 | 第50-51页 |
5.3 管道能量吸收 | 第51-54页 |
5.3.1 配重层能量吸收 | 第51-52页 |
5.3.2 防腐层能量吸收 | 第52页 |
5.3.3 钢管能量吸收 | 第52-54页 |
5.4 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页 |
5.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块石回填设计 | 第55-60页 |
6.1 块石回填层设计 | 第55-57页 |
6.2 垫层设计 | 第57-58页 |
6.3 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8-59页 |
6.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66页 |
7.1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60-61页 |
7.1.1 系统设计与思路 | 第60页 |
7.1.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60页 |
7.1.3 系统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7.2 软件系统技术介绍 | 第61-62页 |
7.3 系统总体构架 | 第62-63页 |
7.4 系统模块测试和绩效分析 | 第63-64页 |
7.5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8.1 结论 | 第66-67页 |
8.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