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7-16页 |
| 一、以对话反观人的存在 | 第16-26页 |
| (一) 耶稣、老子与汉嘉 | 第16-20页 |
| (二) 迪蒂尔与瓦尔登、斯克希万涅克 | 第20-22页 |
| (三) 青春与暮年、过往与当下 | 第22-26页 |
| 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反讽 | 第26-37页 |
| (一) 反讽之因 | 第27-29页 |
| (二) 何以反讽 | 第29-35页 |
| (三) 反讽之效 | 第35-37页 |
| 三、碎片化的语言、情节与内涵 | 第37-45页 |
| (一) 碎片化的表现 | 第37-43页 |
| (二) 碎片化的正负功用 | 第43-45页 |
| 四、叙事策略的综合效用 | 第45-54页 |
| (一) 对话、反讽、碎片化的关系 | 第45-47页 |
| (二) 对话、反讽、碎片化的解构与价值功能 | 第47-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附录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