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2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9页
        (一)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第10-13页
        (二)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第13-18页
        (三)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19页
    三、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9-20页
        (一)研究内容第19页
        (二)研究意义第19-20页
    四、研究方法第20页
        (一)问卷调查法第20页
        (二)访谈法第20页
        (三)个案研究法第20页
        (四)课堂观察法第20页
        (五)文本分析法第20页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一)汉语课堂教学第20页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第20-21页
        (三)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第21页
    六、理论基础第21-23页
        (一)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第21页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第21-23页
第一章 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框架第23-30页
    第一节 对两大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框架的评议第23-25页
        一、“效果、效用、效益”的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框架第23-24页
        二、“价值、效果、效率、魅力”的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框架第24-25页
    第二节 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框架的建构第25-30页
        一、课堂教学有价值第25-26页
        二、课堂教学有效果第26-27页
        三、课堂教学有效率第27-28页
        四、课堂教学有吸引力第28-30页
第二章 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第30-50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说明第30-31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0页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第30-31页
    第二节 教师问卷的统计分析第31-40页
        一、课堂教学的价值分析第31-33页
        二、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第33-35页
        三、课堂教学的效率分析第35-38页
        四、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分析第38-40页
    第三节 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第40-47页
        一、课堂教学的价值分析第40-42页
        二、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第42-44页
        三、课堂教学的效率分析第44-45页
        四、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分析第45-47页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第47-50页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7-48页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8-50页
第三章 双语班级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个案分析第50-79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总体说明第50页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第50页
        二、研究方法的说明第50页
    第二节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第50-79页
        一、背景与主题第50-51页
        二、观察与描述第51-52页
        三、课后调查与访谈第52页
        四、讨论与分析第52-76页
        五、问题与反思第76-79页
第四章 汉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策略建议第79-88页
    第一节 汉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79-82页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第79-81页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第81-82页
    第二节 提升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第82-88页
        一、加强对汉语课程标准的解读,倡导基于标准的教学第82页
        二、运用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第82-83页
        三、运用行为目标陈述法表述教学目标第83-85页
        四、拓展汉语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汉语言表达能力第85-86页
        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合作机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第86页
        六、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第86-87页
        七、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87-88页
结语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105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末民初山东婚俗变迁研究
下一篇:“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