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39页
    一、选题缘起第11-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研究综述第14-31页
        (一) 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与激励方式第14-16页
        (二) 企业慈善行为理论研究第16-23页
        (三) 企业慈善行为实证研究第23-26页
        (四) 关于企业慈善行为的激励研究第26-29页
        (五) 企业社会责任与激励实践第29-30页
        (六) 文献研究评价第30-31页
    三、研究框架第31-39页
        (一) 概念界定第31-34页
        (二) 研究问题第34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34-38页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8-39页
第二章 企业慈善动机研究:“红领巾”还是“绿领巾”第39-69页
    一、国外企业慈善动机的类型第39-43页
        (一) 经济理性动机类型第40-41页
        (二) 社会契约动机类型第41页
        (三) 政治嵌入动机类型第41-42页
        (四) 制度规范和社会同构动机类型第42-43页
        (五) 伪善型动机类型第43页
    二、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研究第43-63页
        (一)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的类型第44-48页
        (二)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差异性分析第48-53页
        (三)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的质性研究:基于访谈个案的分析第53-61页
        (四)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的性质判断第61-63页
    三、影响企业慈善动机的要素分析第63-69页
        (一) 国内外企业慈善动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第63-65页
        (二) 影响我国企业慈善动机的主要因素第65-69页
第三章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研究的理论框架第69-89页
    一、企业慈善动机的演变:从社会契约到经济理性第69-75页
        (一) 国外企业慈善动机的演变第69-72页
        (二) 国内企业慈善动机的演变第72-73页
        (三)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演变中的价值转换与利益分化第73-75页
    二、企业捐赠的发展与政策激励的导入第75-80页
        (一) 我国企业慈善动机与捐赠行为的耦合性分析第75-77页
        (二) 我国企业捐赠的发展:从公益性到非公益性第77页
        (三) 国外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性分析第77-79页
        (四) 我国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分析第79-80页
    三、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的研究理论: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第80-84页
        (一) 西方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的基本思想第80-81页
        (二) 关于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的分析与借鉴第81-82页
        (三)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研究的理论根源第82-84页
    四、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慈善效果与激励效应分析第84-89页
        (一)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慈善效果:整体公益性第84-85页
        (二)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慈善效果评价第85-87页
        (三)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效应分析第87-88页
        (四)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慈善效果与激励效应的利益平衡第88-89页
第四章 国内外企业慈善行为的比较研究第89-109页
    一、国外企业慈善行为分析第89-97页
        (一) 国外企业慈善行为的基本导向第89-91页
        (二) 国外企业慈善行为的主要类型第91-97页
    二、我国企业慈善行为分析第97-105页
        (一) 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主要类型第97-101页
        (二) 我国企业捐赠的利益指向、动机因素和慈善效果分析第101-105页
    三、国内外企业慈善行为的比较分析及模式选择第105-109页
        (一) 国内外企业慈善行为的比较分析第105-106页
        (二) 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模式选择第106-109页
第五章 国内外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比较第109-119页
    一、国外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分析第109-112页
        (一) 企业所得税政策第109-110页
        (二) 结转税制度第110-112页
    二、我国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分析第112-115页
        (一) 税收政策第112-114页
        (二) 行政动员或政治动员第114-115页
    三、国内外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工具的差异化比较第115-119页
        (一) 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化第115-116页
        (二) 企业捐赠方式税收减免的差异化第116页
        (三) 企业捐赠税收减免比例的差异化第116-119页
第六章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缺失与导入第119-131页
    一、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缺失的主要表现第119-122页
        (一) 关于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指向不当第119页
        (二) 针对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缺乏第119-120页
        (三) 围绕非货币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措施欠缺第120-122页
    二、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必要性、可行性和解释性分析第122-126页
        (一)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必要性分析第122-123页
        (二)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可行性分析第123-124页
        (三)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解释性分析第124-126页
    三、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利益整合第126-129页
        (一) 社会公平与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政策伦理第126-127页
        (二) 公共利益与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政策伦理第127-128页
        (三) 弱势群体与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政策伦理第128-129页
    四、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关系要素分析第129-131页
        (一)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第129-130页
        (二)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第130页
        (三)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导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或适用性关系第130-131页
第七章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的有效性或适用性分析第131-161页
    一、税收政策作为激励工具的有效性分析: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第132-148页
        (一) 政策依据和资料来源第132-134页
        (二) 税收优惠与企业捐赠的相关性分析第134-139页
        (三) 企业应交税费与企业捐赠的相关性分析第139-142页
        (四) 政治关系与企业捐赠的相关性分析第142-143页
        (五) 税收政策促进企业捐赠的交互效应分析第143-148页
    二、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分析第148-158页
        (一)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可行性分析第148-149页
        (二) 特许经营制度作为激励工具的适用性分析第149-150页
        (三) 特许经营制度引导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探索:基于个案的研究第150-157页
        (四) 特许经营制度激励非公益性企业捐赠存在的问题第157-158页
    三、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的实证依据与理论演绎第158-161页
        (一) 税收政策引导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实证检验第158-160页
        (二) 特许经营制度引导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理论演绎第160-161页
第八章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优化第161-178页
    一、明确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目标第161-164页
        (一) 推动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整体市场化第162页
        (二) 增进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公益性效果第162-163页
        (三)健全我国非公益性企业猜赠的外部制度保障第163-164页
    二、完善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方案第164-165页
        (一) 转向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指向第164页
        (二) 构建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机制第164-165页
        (三) 出台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配套激励措施第165页
    三、设计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第165-169页
        (一)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选取第165-167页
        (二) 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工具分析第167-169页
    四、提升我国非公益性企业捐赠的激励效力第169-178页
        (一) 基于法律法规的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效力提升第170-172页
        (二) 基于税收政策的非公益性企业捐赠激励效力提升第172-175页
        (三) 基于特许经营制度的非公益企业捐赠激励效力提升第175-176页
        (四) 基于结转税制度的非公益企业捐赠激励效力提升第176-178页
附件一第178-196页
附件二第196-204页
附件三第204-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4页
后记第224-227页
已发表的论文第227-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B超分级、FAI值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100例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病例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