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太湖流域浅层地下水氮污染与湖水污染之关系研究--以长兴县子流域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现状第11页
        1.2.2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地下水硝酸盐氮与地表水补排关系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6-26页
    2.1 自然地理特征第16-19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2.1.2 地形地貌第17页
        2.1.3 气象水文第17-19页
    2.2 区域地质背景第19-23页
        2.2.1 基岩地质第19-22页
        2.2.2 松散底层第22-23页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3-26页
        2.3.1 含水层组划分第23-24页
        2.3.2 浅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第24-25页
        2.3.3 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第25-26页
3. 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第26-38页
    3.1 地下水氮污染机理及来源分析第26-29页
        3.1.1 地下水氮污染机理分析第26-27页
        3.1.2 地下水氮污染来源及淋滤过程分析第27-29页
    3.2 研究区氮污染源分析第29-30页
    3.3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30-38页
        3.3.1 研究区样品的采集与测定第30-31页
        3.3.2 地下水三氮浓度空间变异分析第31-34页
        3.3.3 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第34-38页
4. 地下水水流模拟第38-52页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38-40页
        4.1.1 研究区边界条件概化第38-39页
        4.1.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9-40页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第40-42页
        4.2.1 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第41页
        4.2.2 模型网格剖分第41-42页
    4.3 稳定流模拟第42-45页
        4.3.1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42-45页
        4.3.2 水均衡分析第45页
    4.4 非稳定流模拟第45-52页
        4.4.1 初始流场的选择第45-46页
        4.4.2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46-50页
        4.4.3 水均衡分析第50-52页
5. 地下水硝酸盐氮模拟第52-66页
    5.1 水质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5.1.1 数学模型第52-53页
        5.1.2 初始浓度场的确定第53页
    5.2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3-57页
        5.2.1 源汇项第53-54页
        5.2.2 溶质迁移参数第54-55页
        5.2.3 化学参数第55-57页
    5.3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第57-66页
        5.3.1 硝酸盐氮过程曲线拟合第57-65页
        5.3.2 浓度场的拟合及结果分析第65-66页
6. 地下水硝酸盐氮补给太湖量估算第66-74页
    6.1 典型子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氮补给太湖量计算第66-69页
    6.2 太湖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氮补给太湖量估算第69-74页
        6.2.1 太湖氮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第69-71页
        6.2.2 太湖氮污染来源分析第71页
        6.2.3 太湖流域地下水硝酸盐氮补给太湖量估算第71-74页
7. 结论与存在问题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存在问题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研究生期间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NLRP3炎性小体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