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致动面模型的风电场尾流特性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 1.2.1 风场尾流实验研究 | 第17-19页 |
| 1.2.2 风场尾流数值模拟研究 | 第19-22页 |
| 1.2.3 复杂地形流场研究 | 第22-23页 |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第2章 风力机气动模型理论基础 | 第26-40页 |
| 2.1 风力机气动理论 | 第26-30页 |
| 2.1.1 动量定理 | 第26-28页 |
| 2.1.2 叶素理论 | 第28-29页 |
| 2.1.3 叶素-动量理论 | 第29-30页 |
| 2.2 致动模型理论简介 | 第30-37页 |
| 2.2.1 致动线模型理论 | 第31-33页 |
| 2.2.2 致动面模型理论 | 第33-37页 |
| 2.3 湍流模型及理论算法简介 | 第37-39页 |
| 2.3.1 湍流模型 | 第37-38页 |
| 2.3.2 速度-压力耦合算法 | 第38-3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致动面模型数值研究 | 第40-54页 |
| 3.1 致动面模型数值方法 | 第40-43页 |
| 3.1.1 算法与实现 | 第40-42页 |
| 3.1.2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2-43页 |
| 3.2 无关性验证 | 第43-48页 |
| 3.2.1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43-45页 |
| 3.2.2 高斯半径参数影响研究 | 第45-48页 |
| 3.3 三维致动面模型验证 | 第48-52页 |
| 3.3.1 叶片表面压力对比 | 第49-50页 |
| 3.3.2 速度场对比 | 第50-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4章 基于致动面模型的复杂风况风场尾流研究 | 第54-82页 |
| 4.1 风场数值计算 | 第54-56页 |
| 4.1.1 风场计算模型 | 第54-55页 |
| 4.1.2 风场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 4.2 剪切风况风场尾流研究 | 第56-68页 |
| 4.2.1 剪切风串排列阵风场尾流分析 | 第58-63页 |
| 4.2.2 剪切风错排列阵风场尾流分析 | 第63-67页 |
| 4.2.3 计算结果对比及结论 | 第67-68页 |
| 4.3 湍流风况风场尾流研究 | 第68-79页 |
| 4.3.1 湍流风串排列阵风场尾流分析 | 第70-74页 |
| 4.3.2 湍流风错排列阵风场尾流分析 | 第74-79页 |
| 4.3.3 计算结果对比及结论 | 第7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 第5章 基于致动面模型的山体地形风场尾流研究 | 第82-94页 |
| 5.1 山体建模及数值方法 | 第82-85页 |
| 5.1.1 典型山体地形介绍 | 第82-83页 |
| 5.1.2 山体地形计算模型 | 第83-84页 |
| 5.1.3 数值方法及边界条件 | 第84-85页 |
| 5.2 无风力机山体流场研究 | 第85-89页 |
| 5.2.1 不同高度山体流场分析 | 第85-88页 |
| 5.2.2 不同风速山体流场分析 | 第88-89页 |
| 5.3 山体地形风场尾流研究 | 第89-9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 6.2 展望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