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0 绪论 | 第10-18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页 |
0.3 科技保险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0.3.1 科技保险概念 | 第13-15页 |
0.3.2 科技保险功能 | 第15-16页 |
0.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0.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0.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0.5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0.5.1 本文创新点 | 第17页 |
0.5.2 本文不足 | 第17-18页 |
1 案例描述 | 第18-21页 |
1.1 太平科技的产生背景 | 第18-19页 |
1.2 太平科技基本情况介绍 | 第19页 |
1.3 太平科技的设立目的 | 第19-21页 |
1.3.1 弥补专业科技保险公司这一市场空白 | 第20页 |
1.3.2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第20-21页 |
2 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2.1 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保险产品 | 第21-23页 |
2.2 提高了科技保险认知度,扩大了有效需求 | 第23-24页 |
2.3 降低高新技术企业投保成本 | 第24-26页 |
3 我国科技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6-31页 |
3.1 我国科技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3.1.1 费率高、险种少,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不强 | 第26页 |
3.1.2 科技保险立法不够完善,监管存在缺失 | 第26-27页 |
3.1.3 科技保险专业人才缺乏 | 第27页 |
3.1.4 科技保险认知率不高 | 第27-28页 |
3.2 我国科技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3.2.1 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科技保险专业化经营成为可能 | 第28-29页 |
3.2.2 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建立专业科技保险公司成为可能 | 第29-30页 |
3.2.3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立专业科技保险公司提供了条件 | 第30-31页 |
4 国外科技保险经营的经验及启示 | 第31-35页 |
4.1 国外科技保险经营 | 第31-33页 |
4.1.1 日本科技保险经营 | 第31-32页 |
4.1.2 美国科技保险经营 | 第32-33页 |
4.2 国外科技保险经营的启示 | 第33-35页 |
4.2.1 加大保险技术研发,创新科技保险产品 | 第33页 |
4.2.2 改善保险服务质量,提高承保理赔效率 | 第33-34页 |
4.2.3 搭建沟通桥梁,理顺利益关系 | 第34-35页 |
5 我国科技保险专业化经营的对策 | 第35-41页 |
5.1 明确定位,满足差异化需求 | 第35页 |
5.1.1 明确定位 | 第35页 |
5.1.2 满足差异化需求 | 第35页 |
5.1.3 发展健康管理理念 | 第35页 |
5.2 科学营销,加强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 | 第35-37页 |
5.2.1 使用科学的营销手段 | 第36页 |
5.2.2 建立内部独立的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5.2.3 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 | 第37页 |
5.3 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 | 第37-39页 |
5.3.1 加强产品保障能力 | 第37-38页 |
5.3.2 丰富科技保险种类 | 第38页 |
5.3.3 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 第38-39页 |
5.4 注重人才储备,加强数据网络平台建设 | 第39-41页 |
5.4.1 注重人才储备 | 第39-40页 |
5.4.2 加强数据网络平台建设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