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论苏轼诗画观对当代图文关系的启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3页
第一章 诗画观之于图文关系的可鉴性第13-19页
    第一节 诗与文第13-15页
        一、理性的表达方式第13-14页
        二、含蓄的阅读方式第14-15页
        三、想象的理解方式第15页
    第二节 画与图第15-19页
        一、感性的表达方式第16-17页
        二、震惊的阅读方式第17页
        三、直接的理解方式第17-19页
第二章 当代图文关系第19-27页
    第一节 读图时代的“暴政”第19-22页
        一、新闻作品第19-20页
        二、影视作品第20-21页
        三、文学作品第21-22页
    第二节 图像“暴政”的影响第22-27页
        一、图文书的文学性缺失第23-24页
        二、图像主导型审美第24-27页
第三章 苏轼诗画观第27-33页
    第一节 苏轼诗画观的提出第27-29页
    第二节“诗画一律”的内涵第29-33页
        一、创作自然第30-31页
        二、追求“神似”第31-33页
第四章“诗画一律”与图像化创作第33-44页
    第一节 读图时代的图像化创作第33-37页
        一、小说创作的图像化第33-35页
        二、文学期刊的图像化第35-36页
        三、书籍出版的图像化第36-37页
    第二节 苏轼“诗画一律”创作论第37-40页
        一、“身与竹化”的创作状态第37-38页
        二、“随物赋形”的创作方法第38-39页
        三、“合于天造”的创作境界第39-40页
    第三节 从“构图”到“构思”第40-44页
        一、变“为受众创作”为“为美而作”第41-42页
        二、变格式创作为自由创作第42-43页
        三、原创性第43-44页
第五章“寓意于物”与图像主导型审美第44-55页
    第一节 当代图像主导型审美第44-47页
    第二节 苏轼“寓意于物”的审美观第47-50页
    第三节 从功利审美到非功利审美第50-55页
        一、审美主体变“从众”为个性第50-52页
        二、审美方式变感性为理性第52-53页
        三、审美目的变“娱乐”为非功利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恩施民歌中的女性观
下一篇:葛根素对高糖诱导的RSC9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